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首頁  >   每日新聞  >   時政新聞  >   正文

弘揚傳統文明 從讀經典開始

2014年09月24日 15:5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郭齊勇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詮釋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內涵與意義,在孔子誕辰2565週年來臨之際,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網路社會工作局委託搜狐網舉辦了“孔子誕辰網路文化活動”(http://book.sohu.com/s2014/wdkz/),並對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進行了專訪。

   首先,郭齊勇對當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舉措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認為現在弘揚儒家思想,必須從教育開始,“中國人都得懂一點《四書》。嫌《四書》太多的話,讀一點《論語》、《老子》、《金剛經》也行,讀點唐詩宋詞也行,只有慢慢浸潤下來,心態就會變化”。

   郭齊勇認為,從傳統教育中汲取經驗,首要應從閱讀經典開始。典籍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價值觀的承載者,是符合中華民族心理、符合中國國情的先賢之作。熟讀典籍,既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昇華。我們現在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的先賢們,是一脈相承的。

   當談到現代很多人拒斥儒家,認為儒家的禮儀約束了孩子們的天性發展和自由時,郭齊勇認為這不是儒家的本意。“禮並不是繁文縟節,禮是必要的,因為它是一種規範,一種社會的要求,一種秩序,是對人的尊重”。

   作為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是如何看待很多人對“國學”這個詞的質疑呢?郭齊勇指出,用“國學”這個詞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其實“國學”內部非常複雜,有糟粕也有過時的東西,我們要與時俱進對它進行揚棄。

   那到底應該如何揚棄糟粕呢?郭齊勇強調,我們首先要對它有一個認識的過程,然後在對它進行一種創造性轉化。

   作為一位哲學史學者,他對於儒學在歷史上的興衰有著獨到的見解。談到近代中國衰弱與儒學的關係時,郭齊勇否定了“五四”一代把國家衰弱歸結到文化上的説法,他説:“一個文化的興衰是非常複雜的問題,特別像中華文化這樣一個延綿幾千年的文明。任何文化都有興有衰,有波峰有波谷,恰好我們又處在前所未有的三千年未有大變局之中。中國近代落後挨打的原因是很複雜的,很多是軍事的、經濟的、政治的層面,並不僅僅是文化的原因。”郭齊勇糾正了當代人目光的短淺,認為應該把文明的發展放到幾千年的歷史中去看,而不要光看這一百多年的歷史。

   此外,郭齊勇還對部分學者的“儒家是反智主義”理論進行了回應。有學者認為,儒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反智主義”的傾向,這導致儒家思想壓抑了人們的天性。郭齊勇對此斷然否決:“孔子和儒家從來沒有貶低知識。如果沒有儒家,中華民族的知識是無法發展的,古代的四大發明,優秀科技更是無從發展。”

   郭齊勇還回憶了他與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的交往經過,從中窺見了儒家學者的真精神。“梁先生這個人一談就跟我們談半天,而且不許我們插嘴。我一直聽他講並做記錄,他是很有威儀、有風骨的。他講他的理念,講他的故事,他晚年瘦瘦小小,説話很平實,但鏗鏘有力”,郭齊勇進一步回憶,“他是一個剛性很強的。海外也有人寫他是最後一個儒者,這在一定意義上還是準確的,他畢竟是代表在中國文化、儒家文化沒落時候挺立起來的人。”

   在採訪的最後,郭齊勇談論了儒家在未來應擔負的角色:“一個良性的社會一定要有禮俗,要有文化認同,並和倫理共識配合起來,這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所以,我們要有我們的文化認同,從而解決我們的歸屬問題,我們要建構倫理共識,對天道心存敬畏。”

   (嘉賓簡介:郭齊勇,畢業于武漢大學哲學系,現任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等職。曾出版專著:《熊十力思想研究》、《天地間一個讀書人:熊十力傳》、《錢穆評傳》(合著)、《梁漱溟哲學思想》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