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宋清輝

宋清輝:中國各地經濟不斷迸發出新動能

2017年08月29日 10: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數據已于7月中旬出爐,經濟增長為6.9%,高於此前市場預期,極大地提振外界對中國經濟整體增長的信心,同時也表明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鋪平了道路。當前,全國31省區市上半年經濟數據均已出爐,從各地亮出的上半年GDP成績單可知,各省區市正處於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關鍵階段,並不斷迸發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今年以來,各個地區經濟表現如何?下半年經濟整體走勢又如何?筆者對此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為便於研究,筆者把中國劃分為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等幾大板塊。

  第一是西部地區。整體來看,西部地區發展態勢整體向好,消費需求的增長作用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以餐飲和旅遊業的消費增長上面。同時,雖然整體上西部地區發展速度相比較稍低於東部發達地區,但是西部地區的發展空間仍然潛力較大,特別是以餐飲和旅遊業等為主的經濟增長點,在今年下半年仍然可以持續發力。

  單就整個西部地區的西南地區而言。統計數據顯示,西南地區上半年經濟增長全部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其中,西藏更是以14.2%的速度位居全國第一。究其原因,中國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産業浪潮幫了“大忙”。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區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成效初顯、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例如上半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4%。此外,四川外貿進出口大幅增長。

  第二是中部地區。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區經濟增長仍是全國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GDP增速處在6.9%至9%之間。但需要看到的是,很多資源大省經濟好轉,大多與煤炭市場等好轉有關,比如山西,如果未來煤炭市場表現不佳,這些省份增長勢必會再次跌落,所以,下半年經濟增長還需要新的增長點,以帶動經濟持續發展。同時,也要注意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等支援因素,如民間投資下滑、民營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所以,中部地區應有效落實民間投資各項政策,更好地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第三是東北地區。東北地區的經濟數據乍一看並不吸引人,遼寧、黑龍江上半年經濟增速分別為2.1%、6.3%,為全國倒數第一、第三。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半年報“成績單”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現東北經濟穩中有進的態勢。需要注意的是,東北地區消費增長方面的增速仍然比較靠後,部分資源型省份增速也不高。部分原因是由於結構單一,結構轉型效果滯後造成,所以,今年下半年仍需要抓住“振興東北”以及政策傾斜契機,在加快供給側改革、結構調整、産業轉型以及人才培養方面著力。

  第四是京津冀地區。除了河北省上半年經濟增長稍快以外,天津和北京經濟增長相對穩定。北京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為6.8%,天津上半年經濟增速為6.9%。數據顯示,京津兩地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速均低於全國6.4%的增速,這也直接拉低了上半年經濟增長數據。因此,北京仍需要逐步向外疏導産業。而對於天津來説,下一步要加快培育新的産業,形成經濟新增長點,從而帶動經濟快速發展。

  第五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筆者認為,與京津兩地發展狀態相似的地區當屬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數據顯示,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代表的東部省份,經濟增速趨於平穩。畢竟相對而言,東部地區已經走過了消費高增長的階段,目前處於一個相對成熟和穩定的階段。

  此外,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仍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平穩,也得益於人民幣匯率相對平穩、全球經濟增長加速以及需求回暖等有關。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形勢複雜、人民幣升值以及中美貿易戰的深入,或將會殃及到中國外貿出口,進而影響該地區的經濟形勢。

  最後,從總體上來看,隨著樓市調控持續進行、金融風險控制的深入以及海外投資限制等因素的影響,預計下半年整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或會出現短暫的下滑。因此,下半年的中國經濟增長還是需要謹慎樂觀的,雖然總體來説趨於平穩。(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