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宋清輝

宋清輝:中國經濟下半年總體平穩

2017年08月16日 08: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經濟增長6.9%,超過當時預期的6.8%。這個利好消息無疑大大地提振了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因此普遍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從“新常態”進入了“新週期”,中國經濟或會迎來更強勁的復蘇。然而事實如何,中國經濟下半年將會走向何方?

  儘管上半年成績“靚麗”,但並不等於下半年就一定會迎來強復蘇。實際上,筆者認為,2017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在一定時間內或會出現短暫下滑現象,雖然總體來説將是趨於平穩的態勢。

  從上半年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長超預期主要得益於歐美經濟的快速復蘇,支撐了中國經濟出口的增長。此外,儘管房地産調控以及金融去杠桿等金融管控等措施使得樓市投資不再像以往那樣“一枝獨秀”,但2017年6月份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的增速反彈,實則有效對衝了房地産投資增速的回落。

  同時,在收入水準增加以及結構調整過程的加快,消費也出現了超預期的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7%。與此同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由於外需提振以及人民幣匯率的企穩,出口也大幅增加。但是,上述這些因素在下半年如何表現才是決定經濟走勢的關鍵。

  IMF以及國際知名機構都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態度。據IMF預測,2017年中國GDP將增長6.7%,較此前預測上調了0.1個百分點,國際金融機構摩根大通日前也表示,預計中國2017年GDP增速為6.7%。

  需要注意的是,中央已經連續發文規範地方融資平臺和PPP融資問題,再加上金融持續去杠桿,債市不斷調整,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對地方債終身追責等,這些都預示著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將進一步收緊,或會對基建投資帶來較大影響。這是因為,對地方融資平臺的規範,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及固定資産投資的資金。

  當前,一直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房地産投資,也面臨放緩態勢。下半年,中國樓市調控政策將會持續,甚至有加碼的可能。中國央行已指示各銀行限制房貸,以求進一步為房地産市場降溫。因此,熱點城市紛紛實施對新房價格的行政管控,開發商資金回籠放緩,房地産開發投資放緩也將成為必然。

  前面談及中國經濟上半年增長得益於歐美經濟的復蘇,但這個因素在下半年的作用或會逐漸減弱。隨著美聯儲加息再次推遲,美元走弱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升值概率加大。美元走弱,利於美國出口,相反,人民幣如果持續升值,對中國出口實際上是不利的。又由於特朗普政策並沒有達到預期,美國經濟持續加速也面臨諸多挑戰,新興市場經濟增長速度也開始回落,這些都對中國出口形成一定的壓制性作用。

  中國出口增長前景堪憂、市場需求不強,這些反過來又會影響製造業投資。製造業投資是建立在外需的基礎上的,簡言之,就是市場需求越強勁,製造業投資越多。所以,穩定投資的根源還是應該增加市場需求,只有企業看到訂單大量增加了,才會去進行固定資産投資,否則,政府再多的優惠政策也是“隔靴搔癢”。

  近日,中國金融監管機構進一步收緊了國有企業實施境外投資的監督,以便限制資本外流,遏制風險。這些動作在一定程度上勢必會對企業投資信心造成影響,儘管後來,政府強調還是支援企業“走出去”。但是,即便是企業願意投資,現在的貨幣政策和信貸要求卻並不能起到相應的激勵作用。

  筆者認為,在經濟企穩的基礎上,能夠實現快速增長,應是大家均“喜聞樂見”的局面。但是通過再來一輪“強刺激”以繼續保持經濟強勁增長,則顯然不是市場想要的答案。因為“強刺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有目共睹。總而言之,經濟穩增長還是需要回到“改革”上來。加強供給側改革,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從根本上提升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才是關鍵。(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