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宋清輝

專家學者話兩會兩會為中國經濟後期發展帶來新機遇

2016年03月14日 09: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支撐中國經濟發展力量尚不明確的背景下,無論是宏觀背景還是政策實施,都需要做到穩健發展。兩會期間“一行三會”、國資委的新聞發佈會,就是將“穩”展現,將信心樹立。

  以中國股市為例,在過去的這一年時間裏、在A股暴跌的過程中,監管層連續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和措施,可是在一系列利好的作用下,A股不僅沒有在暴跌中止步,還不斷走低。這也意味著,在大環境不好、不容樂觀的背景下,即便是出臺密集的利好、刺激政策,對市場的作用非常有限。同理,要發展好中國經濟,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任何利好消息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扭轉經濟下行的壓力,這個時候需要做的事情不是想辦法儘快反彈,而是要想辦法將底部區域築牢,防止經濟進一步下行。

  例如,繼續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穩定金融的方式之一,這不僅是一種政策,還是一種態度。如果採用極端的貨幣政策手段“救市”,也許在短時間內能夠看到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幾乎都會是一觸即破的大泡沫。另外,在極為複雜的全球環境下,過於猛烈的貨幣政策會導致世界市場出現失衡,從而導致世界各個經濟體的“勾心鬥角”。因此,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指出要繼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周小川並還未這句話留了餘地,因為貨幣政策歷來是需要動態調整的,是需要根據經濟形勢的研究判斷,根據情況實時地、動態地進行調整,才能應對隨時可能産生的世界金融變化。

  因此在外匯問題和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周小川也是給出了保持穩定的態度。他認為沒有必要急著去買美元,因為市場情緒的波動會逐漸回歸正常、回歸理性、回歸基本面,且這個趨勢會繼續下去,也就是穩定。跨境資本流出多、資本流動會很快趨於比較平靜和正常的水準,並不可怕,這也是一種穩定。出口總體來講還是很有競爭力,不一定著急要對出口採取刺激措施,這也意味著讓通過市場實現穩定。

  中國的房地産市場也需要穩,當前被媒體討伐、被指用於炒房並拉高房價的首付貸不僅加大了居民購房的杠桿,削弱了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金融風險,同時也增加了房地産市場的風險。因此央行結合即將開始的網際網路金融的專項整治活動,對房地産仲介機構、房地産開發企業以及他們與P2P平臺合作開展的金融業務開始進行清理和整頓,打擊為客戶提供首付貸融資、加大購房杠桿、變相突破住房信貸政策的行為,這是對房地産市場的維穩行為。

  對大部分人而言,他們也許會更加關注證券市場。當前的證券市場已經經歷三次跌幅在20%以上的暴跌,能否穩定更為重要。履職不足一個月的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就在反覆強調證券市場的建立將需要繼續穩定下去,例如熔斷機制的推出本是為了穩定,但因為在論證過程中忽略了佔主力的中小投資者,導致了熔斷機制的水土不服。因此,一定會推行的A股註冊制會吸取熔斷機制的教訓,在市場中徵求更多群體的想法,雖然數註冊制是證券市場的進步,但註冊制的推行也需要讓市場保持穩定。

  在救市方面,劉士余同樣在向大家傳遞著維穩信號,並向所有人告之中證金在近期以及較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退出,能夠讓大量投資者樹立對A股的信心,破除了各種各樣媒體以及別有用心人士傳播的負面傳言、渾水摸魚。另外,從銀監會和保監會領導的言辭中,我們都能夠看出,中國的金融市場依然安全穩健,整體風險可控。

  雖然沒有實質性的利好,例如人們期待的進一步釋放資金流動性或者降低印花稅稅率,或是其他一些激烈措施,而是向外界傳遞一個清晰的思路。在這個思路下,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經濟在未來的發展中,各個金融機構都會穩中求進,在穩定中進行變革,為中國經濟後期的發展打牢新的基礎,當然這個基礎需要更長時間。

  其實,我們當前最擔心的是經濟發展過快、金融發展過於迅猛、金融對實體産業起不到有效支撐,而一行三會和國資委的潛臺詞,表示今後會更多地去考慮市場的實際需求、遵循市場客觀規律,在市場出現失靈的情況下通過合理的手段改變不利局面,這就是最大的利好。

  我相信,中國的金融機構、金融體系、金融秩序將在後期的發展中,各種漏洞也將越來越少。當前,中國的金融發展或許在最黑暗或者已經熬過了最為黑暗的階段,在經歷長期的築底、打下發展基礎之後,未來一定會出現長牛行情。(宋清輝,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