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馬蕭蕭

【蕭蕭話兩岸】橋不“通”,誰之“痛”?

2016年06月07日 08: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導  讀*

  中醫説: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大概意思就是:人體經脈通暢就不痛,痛是因為經脈不通暢。如今,兩岸兩會協商的橋不“通”了,誰會“痛”呢?

台灣網 陳潤雯 繪

  最近有個“傳真機詭異事件”,備受兩岸關注。過去8年間簽署了23份協議、往來頻繁的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在5月20日後突然進入了“傳真機模式”,而且還是單向傳真!有人開玩笑:因為傳真機使用費用太高了。

  與該事件有關的還有兩個字——“打臉”。

  海基會這邊剛發新聞稿稱“兩岸兩會常態化聯繫機制照常運作”,馬上遭海協會這邊反駁“怎麼可能”!有臺媒指出:海協會在520後已收到海基會數十份傳真文件,但都沒有回復,電話也沒有接,因為臺灣的新當局至今未指派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授權的關係還未確立,也沒有“九二共識”的基礎,在此之前,兩岸兩會不可能有互動。

  那海基會的“照常運作”是在説夢話咯?立刻有不具名人士出來解釋了:520後兩會間電話跟傳真機確實都通,因此説“聯繫管道持續運作”也沒錯;只是,520後傳真海協會文件後,確實沒收過對方回函。

  呃……這臉打得,真是叭叭地響!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大概意思就是,人體經脈通暢就不痛,痛是因為經脈不通暢。如今,兩岸兩會協商這條“經脈”算是堵上了,就是不知道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那貼名叫“九二共識”的藥方就一直在那放著呢,生了病的人就是不吃,奈何?

  接下來劇情會怎樣發展?臺灣陸委會説:“未來我們會繼續不斷地透過溝通跟對話,維持兩岸既有溝通聯繫機制,包括海基會與海協會等各種管道在內,攸關民眾權益福祉的確保,也是以民為本理念的體現。”——所以,橋不“通”、民最“痛”的道理,他們是懂的,只是方法與態度,實在無法令人信服。

  5月20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指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在於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5月21日,海協會負責人表示,兩會協商和聯繫機制是建立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的,是得到兩岸雙方正式授權的。這些話説得真是再清楚不過了,回想2008年5月,兩會就是在通過函電確認“九二共識”這一基礎後,才恢復了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表明瞭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哪有兩個人還沒把關係確定好呢,就開始交流合作了?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無緣無故的恨,不是“一家人”的兩岸、沒有“親情”的兩岸,根本就不是我們需要的兩岸,會損害兩岸所有中國人的利益!

  兩岸之橋不“通”,兩岸人民最“痛”。兩岸間另一架國臺辦與陸委會之間的橋,也因相同的原因“不通”。這是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改變現狀之過,是其不明確認同“九二共識”之過,是其明裏暗裏搞“柔性臺獨”之過。兩岸機制性交流無法繼續,兩岸關係冷淡已成定局。一條沒有溫度的臺灣海峽,不符合臺灣民眾的根本利益,卻正在成為兩岸社會都不得不面對的冰冷現實。一聲長嘆!(馬蕭蕭)

【作者簡介】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馬蕭蕭之名出自《詩經車攻》,中國文學以“蕭蕭”形容馬鳴,由此詩始。

  蕭蕭話兩岸,我是認真的。

  (聲明:本文為投稿作品,作者觀點與台灣網無關。如有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與作者姓名。謝謝合作。)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