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馬蕭蕭

【蕭蕭話兩岸】“豬”聯“碧”合,有一套

2016年06月03日 08: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作者簡介*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馬蕭蕭之名出自《詩經車攻》,中國文學以“蕭蕭”形容馬鳴,由此詩始。

  蕭蕭話兩岸,我是認真的。

——我是正式開聊的分割線——

  行文伊始先做聲明:標題中的“豬”,就是大部分人認知中的那個“豬”;“碧”,就是“綠色”,此處特指以民進黨為首的綠色陣營。——話説,為了和“珠聯璧合”扯上關係、讓標題看起來有點兒文化,蕭蕭我也是蠻拼的。就咱這“強拉硬拽”的能力,是否跟當年陳水扁的“教育部長”杜正勝有的一拼?

  真是巧了,杜正勝當年就是因為要拍陳水扁馬屁硬説“三隻小豬”是成語而“紅”遍兩岸。那時他剛為陳水扁的“罄竹難書”作了新解,正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卻還能如此自信的解讀“三隻小豬”:“如果看到小朋友寫作業太草率,我就可以對他説,你不要像三隻小豬的老大,這就是運用成語。”真是令人佩服!

漫畫來源:網路

  舉著綠色黨旗的民進黨一直很愛“豬”,尤其在蔡英文做了黨主席之後,二者感情更是快速升溫。君不見,2012年和2016年兩次選舉,蔡英文都是用“三隻小豬,點亮臺灣”募款聚人氣;2016蔡英文送給美國總統參選人希拉裏預祝其當選的,也是以“三隻小豬”為主角的圖畫。所以今年剛上臺不滿兩周的民進黨,是打算升級三隻小豬為2.0版了嗎?

臺灣養豬協會到“立院”外抗議。(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電子報》)

  據臺發院民調顯示:有70.1%的臺灣民眾不贊成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而這個立場,正是民進黨在野時一直堅持的。如今呢,看見5月31日臺灣“立法院”的熱鬧勁兒了嗎?眼熟嗎?是不是想起了2012年民進黨發動的那場反對國民黨開放瘦肉精美牛的120小時動員令?以及他們連續五天四夜留宿“立法院”、死守主席臺的“壯舉”?

  事隔4年,情景再現。依舊是洶湧的人潮,依舊是林立的標語,只不過攻防角色互換,“牛”也換成了“豬”。意外插曲是:一頭花白的道具豬被近千名抗議豬農送進議場,成了“網紅”。

道具豬翻墻進入“立法院”。(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這一切,都源於“農委會主委”曹啟鴻還沒上任時説的那句“哪有能耐不開放”,雖説探口風意味十足,但引來的風浪之大,也是十足。民進黨可能已經忘了以前自己反對美牛時怎麼説的了,臺灣人民的健康、豬農的權益,在他們上臺以後立刻就不重要了嗎?雖然最近民進黨又改口“何苦那麼急”,但如此反覆不定的政策主張,百姓豈不是更加怕怕?

  常聽人説:沒文化,真可怕。到底“文化”是什麼?學歷,經歷,還是閱歷?蕭蕭比較喜歡這個解讀:“文化”就是——根植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依此標準,民進黨內真的有很多人需要補上文化課呢。選前捐小豬、選後吃毒豬;在野一套,執政一套。何談修養,何談善良,更遑論自覺與約束了!

  民進黨確實“豬聯碧合”有一套,否則也不會有該黨“立委”自我貼金説出“蔡上8天勝過馬跑8年”的話了。不管“發夾彎”轉到哪個角度,他們都會有一套與其適配的“最佳説辭”。就像今天這篇小文的標題怪裏怪氣,我也照樣能説出我的合理解釋。只是這種生拉硬拽的本事,臺灣老百姓領不領情,就另當別論了。畢竟誰也不傻,民進黨在野時説的“為民”、上臺後想要的TPP,背後全是政治利益作祟。既然鐵了心要“脫中”,怎麼可能不付出代價?只是有一句真話,到任何時候都別忘記:國泰民安,才是民之所欲。(馬蕭蕭)

  (聲明:本文為投稿作品,作者觀點與台灣網無關。如有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與作者姓名。謝謝合作。)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