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賈永輝

離開“中國”,“臺灣”怎麼“穩健”?

2016年10月26日 08:06:1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前不久,臺北故宮“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入圍今年的“世界藝術獎”的展覽名單,“藝術獎”的官方網站將臺北故宮所屬地區標注為“中國”(China)。

  本是一件正常的事,卻令民進黨“立委”蘇巧慧氣得跳腳説,臺灣在國際上屢被“打壓”,蔡當局必須要好好思考,找出更好的方式讓“臺灣”這個名字能更“穩健地”站上世界的舞臺。

  此種事件,民進黨政客們倘若選擇集體沉默或者支援,應該不會出現這樣的失聲境況。反而,搬弄是非,指手畫腳,蠻橫指責才是這些“逢中必反”的政客們應有的表現作為。尤其是在蔡英文“力抗中國”的召喚下,這些民進黨政客們更是一味的指責大陸,不管能不能扯到一起來,沾上邊的或者是沾不上邊的,統統拿來都對大陸進行抹黑抹紅,手段極其卑劣,心態極其醜惡。

  民進黨人士説要蔡英文找出更好的方式來,讓臺灣更“穩健地”站上世界舞臺,不要中國臺灣這個名正言順的名字。這種方法,不知道蔡英文會不會理會和採納,反正有些臺灣人正在通過另一種方法進行嘗試或者驗證。

  一檔冷門臺灣綜藝“火”的不行,原因是節目嘉賓非常驕傲地介紹了她在韓國的經驗:做了丟臉的事情,就假裝大陸人。一個名叫李亮瑾的藝人向大家推薦了她在韓國釜山吃到的“臉盆大小的面”。當他們覺得自己吃不下而大聲喧嘩,招致旁邊的人議論紛紛,如此丟臉的他們急中生智,就説普通話裝大陸人。整個過程,這位藝人沒有為自己文化水準不夠導致點錯餐感到慚愧,也沒有為自己在公共場合喧嘩感到羞恥,反而覺得甩鍋給大陸的行為特別機智,笑得合不攏嘴。

  還有,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護照做手腳,非要在護照上弄個“臺灣國”,最終在穿梭於世界各地當中,不就是被撕下護照“外衣”,就是被遣返。但是,護照上的名字是“中國臺灣”,正規手續和渠道行駛於世界都是行得通,走得順。

  那麼,到底是“中國”好使,還是“臺灣”行得通?顯而易見,臺灣能夠在世界各地區做生意受歡迎,一面與自身有一定的關係,另一個關鍵所在就是臺灣是中國的臺灣,正是這種身份才會讓臺灣很正常的存在於世界之林。

  臺灣有些人總是變著法的割裂與中國的聯結,包括從文化上情感上都利用“去中國化”加以推動,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場合和時機,要正名,要人權,要空間。這種各種被包裝過的“臺獨”,不僅不會被世界認可,久而久之還會落得空間逐漸被壓縮、甚至落得“不正常”的小丑。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始終奉行“一個中國”立場,特別是中國國力日益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世界各國都在搶抓中國機遇和分中國蛋糕的情況之下,“中國”和“臺灣”這兩個名詞誰能穩穩地站在世界上,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

  所以,奉勸臺灣個別的政客們,不要在被改名或者糾正錯誤之後,一味的氣急跳腳,“臺獨”得不到臺灣民眾的支援,也不會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