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專欄

女博士後回國種地 我們需要這樣致敬芳華

2019年01月11日 20: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有這樣一種調侃,説世上的人分三種:男人、女人、女博士。女博士因其學歷和特殊的自立能力為大多數人敬仰,被視為第三物種存在。女博士尚且如此,女博士後就更是魔性。可是誰又能説女博士後是“第三人類”?回國種地的80後女博士後石嫣就始終保持著激情工作和幸福生活的平衡狀態。她的“分享收穫”社區支援農業項目,坐擁200畝種植養殖地,把主要利潤返還農民和消費者。

  她純潔、美麗、大愛,發誓要讓中國農民富起來。澎湃新聞上的一個關於石嫣的短視頻中,一系列的對話讓其青春綻放,“一土芳華”讓人致敬。如何看待女博士種地?很正常。遠離城市是否擔心與主流社會脫節?不會,完全不擔心。會覺得自己很“土”嗎?“土”是個好詞啊,“土豪”嘛,就是以土地為自豪!她有著關於農業最原始的超前主張,建立起尊重自然規律的人生成長哲學。

  基於當前農業發展背景,農産品安全問題已成為重大積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健康,濫用農藥、農殘超標、各種化學添加劑違規使用,不僅損害了農産品本身的品質,也造成了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嚴重破壞了農業生態。而她堅持好的産品需要好的土壤、好的土壤來自農人耕作的原理,沒人看見也不用農藥這樣的“傻”舉動,只為還原農産品本身的味道和品質。雖然這樣的理念在當下還人單勢孤,但是她這一顆星星之火勢必會發展成為燎原之勢。

  她的農業發展理念更大的意義在於對農村和農民的滲透和延伸。一切的成本都有相應的代價,農藥的使用影響農産品品質進而影響農民收入,導致農民遠離土地進城務工,這樣的社會成本與代價是巨大的。我們當前正在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的就是當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解決品質與需求的不對等,人員與土地的不配位。生態農業的發展是農民增收、農村富裕的基石,只有三者的協同發展才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

  人人都渴望快速的成長、急速的成功,但欲速則不達的定論不會改變。人才的長成需要找準展現才華的平臺,更需要俯下身子腳踏實地的埋頭實幹,在自己深愛的領域裏有所建樹,並承擔其自身領域裏的社會責任。石嫣,在她的農業領域裏,踐行讓中國農民富起來的誓言。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的産品,讓農民得到合理的收入,讓農人成為土豪,她用自己的學識譜寫富民興農的新時代鄉村振興讚歌。

  女博士後回國種地不是人才的浪費,反而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像她這樣致敬芳華。(台灣網網友:孟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