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淑靜:臺灣本土人才為何大量外流?

2012-04-16 07:5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人才大量流失,有目共睹。過去10年來,在臺灣合法居留的海外居民約49萬人,外籍勞工約40萬人,白領及技術人員僅2萬左右,每年自臺灣移出的人口有兩三萬人,其中白領佔多數,臺灣已成為人才“凈輸出地”。 

  旁觀者清。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最近在一次演説中特別提到“臺灣故事”以為警惕。他引述一項臺灣人才調查報告説,臺灣每人平均薪資下降,原因在於對海外人才的閉關政策和島內優秀人才大量外移,過去10餘年臺灣平均所得增長有限,再加入通膨因素,實質所得更是大幅減少。 

  尚達曼把一個地區人才流失,歸咎於當地的“閉關政策”,頗值得玩味。世界早發展成“地球村”,各地都以重金挖掘頂尖人才。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對於吸收人才非常積極,新加坡、韓國、中國大陸等在這方面都很有彈性和活力,香港對臺灣人才更是“虎視眈眈”,很多優秀的臺灣人才被挖走。

  臺灣每人平均薪資較低,法規上又對海外人才有諸多限制,很難吸引優秀人才來臺工作,法規同時又不讓廠商到海外覓才,廠商找不到適當的本地人選,臺灣人也得不到這份工作。長此以往,臺灣廠商缺乏關鍵的精英人才,競爭力減弱。

  許多新加坡人希望在頂尖企業中工作,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才也移到海外工作,新加坡鼓勵引進海外人才,這樣就能達到互補互利的正面效果。“若不提供機會讓新加坡的企業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並讓國人在最好的團隊中工作,將會失去更多的人才,跟臺灣的處境相同。”尚達曼説。

  一語驚醒夢中人。臺灣如想留住人才,必須放寬對海外人才來臺的種種限制,將全球精英共聚一堂,在經濟上才會有傑出的表現。

  臺“經建會副主委”單驥直言,在保護主義心態下,就算是哈佛大學經濟係的林書豪想來臺灣工作,在現行法令限制下也來不了。臺“經建會”、“經濟部”一再要求政策鬆綁,不要設薪資限制,但“勞委會”仍以“保護島內工作機會”為由,堅持不改變現行政策。

  不尊重專業,不肯付出符合國際標準的薪資,這叫做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海外人才找不到,本土人才大量外流,也是必然發生的現象。(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公司總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