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運動彩券弊案背後隱藏的島內人才問題

2011年09月23日 10: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島內運動彩券(類似于大陸的體育彩票)弊案震驚島內社會,後續討論焦點又一次直指島內人才問題。臺灣《聯合晚報》22日發表社論指出,臺灣的博碩士太多,真正的人才卻太少,研究所教育和職場需求之間有一道鴻溝。人力過剩及身價貶值早就是普遍現象,很多人警告“博士教育泡沫化”已逼在眼前。社論發問:到底人力資源出了什麼錯,這是大問題!

  社論摘編如下:

  島內運動彩券弊案震驚社會,網路上的後續討論焦點之一,卻轉向為何留英碩士、作到銀行經理的月薪才3萬多元(新台幣)。林昊縉辯稱公司承諾加薪卻跳票才報復犯案,這理由當然不可取,社會上薪水更低、工作更辛苦的大有人在,多數人本分謀生。但林某服務於獲利亮眼的大銀行,學歷優秀的人才努力競爭想進入工作,卻如果“市場規則”之下的薪資行情如此低落,則網路上嘆息“可悲的臺灣年輕人”的就業景象,確實值得關切也值得警惕。 

  最近島內大專院校陸續開學,銀行裏爭辦助學貸款的學生和家長成為一景。高等教育所費不貲,尤其是研究所階段的教育,除了當局和個別家庭的投資之外,學生本人犧牲了原本可以就業領薪水的時間,機會成本極高。很多研究所畢業生一步入社會,身上就背負了沉重的貸款,但在就業市場的行情未必理想。最近更傳出“流浪博士”的説法,很多博士不斷輾轉求職,人力過剩及身價貶值早就是普遍現象,很多人警告“博士教育泡沫化”已逼在眼前。 

  臺灣的博碩士太多,真正的人才卻太少,研究所教育和職場需求之間有一道鴻溝。很多研究生在學校學的知識與能力,無助於在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現,甚至因長期待在象牙塔裏而和社會現實脫節。日前引發討論的女博士工程師被網路交友的美國人詐騙錢財個案,是一小小的例子。而另一方面,經濟不景氣,人才貶值是必然後果,企業不願意多費成本去網羅高學歷的人才。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原本應促使家長觀念和高等教育政策修正,重新評估高學歷的真正“價值”;但在臺灣地區卻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很多年輕人正因為謀職不易,理所當然繼續躲在學校裏,逃避就業壓力。 

  臺灣地區在經濟起飛的60到80年代,島內外研究幾乎一概指向“人力資源”是重要因素。但如今出現了博碩士過剩和就業市場薪資水準太低的現象,同時卻還有“中研院”等單位擔心高等人才外流和缺乏的問題。到底人力資源出了什麼錯,這是大問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