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一把傘感動一座城”的啟示:人間自有大愛在

2017年09月29日 13: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9月28日,朋友圈被一位扔傘的姑娘刷屏了。杭州97歲高齡的陳大伯,前幾天獨自出門,不料遭遇大雨。兩位姑娘多次幫他撐傘都被他拒絕,其中一位姑娘扔給大伯一把傘就跑了。拿著姑娘的傘回到家的大伯,思來想去給媒體寫來了兩封信,想讓我們幫忙找一下兩位好心的姑娘。記者把找到姑娘的消息告訴陳大伯,大伯非常開心,説他準備好了兩首詩,讓女兒寫出來,要當面送給這兩個女孩(9月29日浙江線上)。筆者看到這則新聞,不禁為送傘好姑娘用小善舉為陌生老人撐起一片晴天叫好!

  《禮記、禮運篇》雲:“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簡單地説,就是人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以自己的子女為子女,要體現社會的博愛精神。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説:“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助人不因善小而不為。姑娘送傘為不認識的老人遮雨事雖小,但卻解了老人淋雨之憂!正如歌手韋唯在《愛的奉獻》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姑娘送傘不留名的善舉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成就也不同。但是,一星之光,可以給在黑夜中跋涉的人傳遞希望;滄海之滴,在沙漠之中,可以拯救一個生命;一把小傘,可以讓突遇大雨的老者感受人間之互愛。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社會需要熱心腸。面對他人的困難,只要我們人人都像路人——杭州送傘好姑娘那樣,伸出幫助的手,再小的善舉亦能溫暖一片天空、傳遞人間大愛。

  《詩經》中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之説。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于愛與被愛。期待更多被送傘好姑娘事跡感動的人,接力傳遞愛心,讓愛心産生更大的正能量,讓人間處處大愛在。(台灣網網友:王紅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