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職業有擔當,教育有作為

2017年09月26日 13: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在《師説》中提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職責重要而神聖。然而,近年來這一職業卻頻發“事故”。從幼師虐童案到女校長辱罵學生,從學術造假再到教育腐敗,校園本應該是孩子們快樂成長、學習知識的天地,如今卻烏煙瘴氣,被灰暗籠罩。對此,我們不禁發問,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到底是什麼一次又一次次拷問著社會的良知與道德的底線?

  俗語道: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孩子也自然分為很多“種類”,有乖巧的,有頑皮的的,有愛説愛笑的,有內向不愛説話的……,可謂是千姿百態,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孩子,有一點我們必須要看清,那就是學生時代是人生中最為難忘的時光,也是最容易被塑造的時期,這裡面有許多正待我們用心去發掘的“千里馬”,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塊可以雕琢的美玉,對於他們的錯誤觀念,不當言論,我們要及時給與批評和指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們要為他們做好除草驅蟲、修枝剪葉的工作。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事件中的女副校長面對學生的頑劣,卻與學生發生對罵的行為,一方面,這不僅有損於教師的職業形象,反映出當前部分教師存在缺少責任意識和職業擔當,沒有履行教師的責任和義務的問題,同時也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侮辱了學生的人格尊嚴,甚至容易激化師生矛盾,給學校、社會造成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不難看出,當下的教育體制還存在著諸多弊端,特別是對於中學來説,學生壓力大,課業重,學校往往“唯分數論”,擠佔學生們的課餘休息娛樂時間加課、補課,而對於道德品德課的設置卻是少之又少甚至不再設置相關課程。我們不可否認,應試教育的確為我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像著名企業家馬雲、馬化騰等人物就為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貢獻了巨大力量,但是,我們也要理性地看到,學生正處於思想塑造期,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必不可少,學校作為最主要的教育場所,承擔教育責任首當其衝,學校可以通過加大道德教育課程地比例設置,引入《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來豐富、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從而真正地使教育的意義深入人心,培養品學兼優的棟樑人才。此外,學校也要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通過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舉辦親子實踐活動等方式使家長能夠隨時了解孩子地思想動態和成長情況,確保教育能夠有的放矢。

  對於此事件中的女副校長的失范行為,學校做出的處理內容表明瞭校方對此事的重視,但是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對於規範教師行為,預防比懲罰更為重要。學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行業的準入門檻,將職業道德培訓納入到教師崗前、崗中、提拔的全過程,並將師風師德建設作為教師考核評優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開通舉報熱線和校長郵箱等多種途徑,建立起獎懲分明的監督管理機制,從體制上、機制上倒逼教師人員規範自身行為,提升師德水準,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為學生創造相對舒適、溫暖的學習環境。

  習總書記強調,“百年大業,教育為本,富國強民,育人為先”,校園作為孩子的第二個家庭,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打造出更為天朗氣清、風清氣正的美麗校園,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早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台灣網網友:陳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