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以塞罕壩精神為“魂”,築扶貧攻堅基層“堡壘”

2017年09月06日 15: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河北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有力的戰鬥堡壘。(《人民日報》,9月6日)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該地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氣溫-1.5℃,極端最低氣溫-43.3℃,年均積雪日數169天,年均無霜期僅72天。高海拔、惡劣的氣候造就了曾經茫茫荒原的塞罕壩。經過三代塞罕壩人的堅持和努力,特別是十八大以後,塞罕壩變成了百萬畝林海。林場的建設者們,通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讓人工林朝著原始森林的狀態發展,實現了生物的多樣性。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更多的塞罕壩;需要千千萬萬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那樣的踐行者、推動者;需要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先鋒作用,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更需要抓好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工作。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一樣:“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 基層黨組織作為最一線陣地,黨的基層戰鬥堡壘建的好不好?作用發揮到不到位?是否能帶領群眾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黨建同精準扶貧相結合是關鍵。

  夯實黨的基層戰鬥堡壘,做精準扶貧“代言人”。切實抓好村黨組織建設,選好配強村幹部,使其成為精準扶貧政策最強有力的執行者。尤其是選好、派好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是精準扶貧工作真正落到基層的關鍵,因為他們在基層的時間最長,最能體會老百姓的疾苦和訴求,最能找準鄉村建設和發展的方向。他們既是政策的宣傳者,也是實際執行者,某種程度上説,他們就是黨和政府在基層的形象代言人。

  夯實黨的基層戰鬥堡壘,做精準扶貧“引路人”。打贏脫貧攻堅戰,找準精準扶貧有效路徑是根本。因此,各基層黨組織要教育和引導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幫助其摒除陳規陋習,通過文化、法制宣傳的浸潤,大力樹立貧困群眾身邊勞動致富的典型人物、典型案例,泛引導群眾、堅定群眾的脫貧信心;鼓勵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幫助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找到致富路子、找準致富方法、掌握致富技術,通過項目帶動、生産幫助、資金扶持等方式,帶領貧困農戶實現共同富裕。

  夯實黨的基層戰鬥堡壘,做精準扶貧“擔當人”。基層黨組織要以嚴和實的作風,把精準扶貧工作落到實處。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嚴守精準扶貧的紀律要求,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堅持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用民所謀”,以真情實感,俯下身子,沉入一線,真抓實幹推動精準扶貧工作。

  精準扶貧攻堅已成為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我們黨重中之重的一項艱巨任務,非一日一時之功。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有利於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我們相信,基層黨組織將成為精準扶貧攻堅戰的堅強堡壘,並將拿下精準扶貧攻堅這場“硬仗”。(台灣網網友:印小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