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百年哈站換新顏 為“東方巴黎”再添靚麗色彩

2017年09月01日 13: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8月30日,具有“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的新建哈爾濱站北站房,將於8月31日5時18分正式開通運營。同時,與之配套的北廣場也投入試運作。

  哈爾濱站位於哈市中心,是黑龍江多條鐵路專線的交匯處,亦是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全省最大的火車站,接待206對客運列車。1899年,從古老的松花江站成立,從一個現哈站行李房大小的車站,已經走過116個年頭,鐵路給城市帶來的變化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隨著哈爾濱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來往哈站的人流不斷增加,車客運站面積不夠大,不足以發揮客運樞紐作用。此外,由於年代久遠站樓體破舊,周邊業態過於單一零散,站前廣場環境較差,種種狀況對城市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如今,哈爾濱站北站房的試運營,令世人矚目,意味著龍江冰城的再次崛起。

  人們對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常常來自火車站。為此,國內不乏將火車站打造成城市地標性建築的樣本。如,赤壁火車站站前廣場、呂梁火車站、煙臺火車站,等等,都是當地城市的標誌。歷經一年多時間施工的哈爾濱站新建北站房31日起正式開通運營。新建哈爾濱站北站房採用“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重現了百年前哈爾濱站原貌,為“東方小巴黎”再增一抹靚麗的色彩。據悉,北站房整體面積22094平方米,上層主要設有服務區、售票區、安檢區、候車區、商務區等功能區域,能夠同時容納6000名旅客候車,下層主要為出站通道(城市通廊)和臨時售票區。

  在兼顧了多功能的同時,新哈站將與矗立於哈站北廣場的聖伊維爾教堂組成歐式建築有機整體。就像當年索菲亞教堂與建築藝術廣場一樣,成為注解哈爾濱歐陸風情的名片。

  可以説這座集科技與華美于一體的新哈站,是鐵路部門以民需為導向,齊心共建美好城市的見證。“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筆者相信,只要能本著“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進取改革,這樣的鐵路不僅會成為不可或缺的城市風景,也必能贏得更多民意的認可和點讚。(台灣網網友:高潔)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