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非洲小朋友舉牌”廣告本身並不可恥

2017年08月08日 14: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記者調查發現,以“非洲小朋友舉牌”的形式,製作産品廣告,並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已經形成一條産業鏈。視頻拍攝者大多為在非華人,製作後,由淘寶賣家標價出售,多為每段200元左右。儘管非洲小朋友多能獲得報酬,但負責推廣視頻的代理商承認:“大部分錢還是被拍攝者和商家拿走了。”(8月7日《北京青年報》)

  商家以“非洲小朋友舉牌”的形式,製作廣告,這本身無可厚非。即便是“非洲小朋友舉牌”視頻廣告藏著一條利益鏈,參與視頻廣告拍攝的非洲小朋友只拿到很少的錢,每人只分到幾塊錢,這本身並不可恥。

  眾所週知,非洲的尚比亞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非洲小朋友參與拍攝一則廣告視頻,學念幾句中文廣告語,可以拿到幾塊錢的報酬,這對於尚比亞貧民窟的小朋友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可以直接解決他們幾頓溫飽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毫不誇張的説,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反之,如果直接禁止“非洲小朋友舉牌”視頻廣告,其實是直接斬斷了這群貧困的非洲小朋友靠自己能力賺錢的渠道,讓他們的生活又重新回到從前。換句話説,非洲小朋友舉牌拍廣告能賺幾塊錢,總比一分錢沒有要好太多。

  再者,“非洲小朋友舉牌”視頻,既然是廣告,那就是商業化模式,是種商業行為。這意味著廣告的拍攝者、製作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是義務勞動,賺錢、盈利是自然而然的選擇,這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而且,這種廣告形式能火多久,收取的廣告費到底貴不貴,市場會自行作出選擇,給出準確答案。

  事實上“非洲小朋友舉牌”視頻廣告錯不在藏著利益鏈,而是打著公益的旗號幹著商業的勾當。拍攝、製作“非洲小朋友舉牌”視頻廣告的商家,如果直接按照在商言商的形式推銷這種廣告形式,沒有人會覺得不可以。但問題是商家是打著公益的旗號,説收入主要給了非洲小朋友,自己只拿一小部分,這就涉嫌欺詐,是在欺騙客戶,這就讓人覺得可吃。

  另一方面,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廣告,其內容都必須符合《廣告法》的規定,這一點毫無疑問。從公開看到的“非洲小朋友舉牌”視頻廣告內容來看,有的出現了“最高級”、“最佳”、“最強”、“非洲人都知道”等詞彙,有的涉及不雅詞彙,有的甚至宣傳疑似涉黃直播間、微信號等,這就違反了《廣告法》。《廣告法》明確規定,廣告不得有“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容”等情形。

  因此,“非洲小朋友舉牌”視頻廣告必須回歸到法治經濟的軌道上來,廣告內容必須遵守《廣告法》的規定。其次,按照商業道德宣傳“非洲小朋友舉牌”視頻廣告,不能打著公益的旗號從事商業行為,欺騙客戶和大眾。(台灣網網友:何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