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火車票步入“廣告界”該不該遭炮轟

2016年01月12日 16: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1日,“火車票上也要印廣告”的資訊刷爆了朋友圈。據悉,鐵路部門2015年就啟動了廣告全面招商工作,2016年起,包括網站、APP、火車票票面,甚至動車組列車車廂刊物擺放都將有商業廣告的身影。(1月12日濟南時報)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利用公共資源做廣告是個不錯的想法。如今廣告植入無處不在,汽車票,登机證早已覆蓋廣告,可百姓為何對火車票上登廣告如此抵觸呢?

  有人認為火車屬於公共交通資源,在火車票上登廣告有利用公共資源牟利的嫌疑。甚至還有網友吐槽:火車票上印廣告,票價不便宜點?筆者看來這種觀點難免偏頗,在鐵路運營走向市場化的大背景下,應該寬容和尊重鐵路部門採取的市場行為,而火車票上印廣告正是一種市場行為。在廣告無處不在的今天,飛機票(登机證)上早已印上了商業廣告,因而火車票上印廣告,並不是鐵路部門做錯了,而是做得太遲了。

  火車票上印廣告,意味著鐵路部門可以獲得一筆廣告發佈費用。眾所週知,隨著近些年來高鐵、動車的快速發展,加上普通列車的火車票價多年沒有上調,鐵路部門早已是負債纍纍。一方面由於原鐵道部長期大舉進行鐵路建設和固定資産投資,積累了大量債務。另一方面,國家宏觀調控實行對鐵路、對價格嚴格管制。同時鐵路還承擔了大量的社會公益性運輸,如農産品運輸、化肥運輸,學生票價減半、運輸救災物資等。這都決定了鐵路行業並非一個暴利行業,整體收益不會太高。所以鐵路總是哭窮也是情有可原的。

  鐵路部門作為一家企業,既然走了市場化道路,為自己做廣告是無可非議的,在火車票上打廣告為自己“代言”是一种經濟行為,是市場化的必然。再者説,給自己打廣告做宣傳,可以提高經濟效益,這樣利潤多了,再投資鐵路建設,健全服務,産生的則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鐵老大”不哭窮了,人們也可以享受越來越好的服務,何樂而不為呢?退而言之,既然汽車票、飛機票、公園門票等都可以印廣告,那麼苛求火車票“潔身自好”恐怕是不公平的。

  當然,小小的一張火車票不同於一般的票據,背後是以國家鐵路作為信用,關乎國家的窗口形象。所以,即便火車票上印商業廣告,鐵路部門也不能唯利是圖,誰出錢多,就發佈誰的廣告。火車票上打廣告,除了嚴守《廣告法》,還要顧及大眾情緒和社會文化內涵,要有底線意識,對於令人反感的廣告,應當謝絕。要強化監管力度,把好廣告品質關,不影響旅客正常使用和乘車感受,不讓污染視聽的違規廣告流向社會。(台灣網網友:袁寶)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