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代辦入學騙局背後的“中國式關係”

2017年07月26日 13: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年來,隨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對公辦學校學位需求明顯增加,以“代辦入學”為名實施的詐騙犯罪案件屢屢發生。2015年以來,中山市第二市區人民檢察院共批准逮捕以“代辦積分入學”為名的詐騙犯罪嫌疑人8人,案件涉及45 名被害人,涉案金額逾400萬元。(7月25日《中山日報》)

  暑假到了,又到了外來務工人員為子女上公辦學校發愁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善意提醒讓我們看到的是積極作為。“代辦入學”不是多麼高明的騙局,用老掉牙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問題是,為何如此老掉牙的騙局,卻總是年年如約而知,還能在市民的心裏翩翩起舞?

  只有找到了背後的真問題,才能有效化解這個社會騙局,才能讓更多人從騙局的陷阱旁邊擦身而過。首先需要説説的就是“中國式關係”。騙子行騙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太相信“中國式關係”了。在這些案件中,犯罪分子抓住了家長們的心理,打著“人脈廣、關係硬”的幌子,甚至假借“某領導”之名進行詐騙,獲取鉅額“手續費”。

  對於“中國式關係”的心理依賴,是導致人們紛紛縱身一躍“偏向虎山行”的一個因素。我們總是認為只要有關係就能辦成事,只要有金錢就能所向披靡。孩子上學找關係,社會求職找關係,患病就醫找關係,就連買個家電也要找關係,看看是不是能便宜點。在一個關係社會裏,縱橫交錯的關係網,讓人們對於找關係、走後門有了強烈依賴。

  不讓騙局得逞,要紓解“中國式關係”的影響。這就需要打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讓辦理所有業務,都不需要找關係。符合標準的不找關係也能辦成事,不符合標準的找了關係也是枉然。當“找關係也辦不成事”的時候,誰還相信“代辦入學”的騙局?

  “代辦入學”騙局的年年有約,還説明教育資源,尤其是政府公益教育資源的匱乏,還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所有群體的義務教育求學權益。上學不要為一張“公益課桌”而苦惱的時候,這樣的騙子也就沒有了市場。

  當然,加大打擊的力度也是必須做的事情。識破騙局不能只靠善意提醒,當陷阱密布的時候,即使再小心也可能落入其中。警方應該積極打擊,填埋這些陷阱。還應該讓騙子竹籃子打水一場空,當付出的違法代價大於“收穫”的時候,騙子自己也就會有所敬畏了。

  “代辦入學”騙局的片子,放到了第幾集?是該終結了!(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