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銘記歷史 居安思危 珍愛和平

2017年07月07日 14: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七月的宛平城,蟬聲陣陣。永定河上波光瀲艷,映照出盧溝橋雄偉的橋影。存留于橋面的古老石磚,承載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盧溝橋,獅子吼,宛平城頭浴血戰……”1937年7月7日夜,日軍製造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自此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妄圖把中國變為殖民地,進而吞併亞洲、稱霸世界。

  80年前的那一聲炮響,將一個沉睡的民族驚醒。盧溝橋畔氣壯山河的抗擊,開啟了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序幕。

  七七事變爆發後,短短幾十天裏,北平淪陷、天津淪陷、華北淪陷!隨後,日本侵略軍兵分三路,長驅直入,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僅一年多,祖國半壁河山就已落入敵手。八年抗日,為了人民不再遭受苦難,為了中華民族的富強和興亡,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眾多中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同仇敵愾,終於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的抗戰,比其他國家反法西斯力量投入作戰要早很多。由於日軍兇狠至極,這裡的戰爭尤其殘酷,戰鬥尤其激烈,犧牲尤其巨大!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中國傷亡人數達3500萬,如按照1937年的幣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

  抗日戰爭時期,那些悲壯義舉,鐵骨忠魂,歷史和人民不會忘記。中國人民,都將永遠懷念那些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人們,從左權、楊靖宇、趙一曼、張自忠等抗日將領,到“百團大戰”中戰死的英雄;從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張思德,到國際共産主義戰士白求恩,以及無數沒有留下姓名卻為抗日犧牲的軍人和民眾,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必將傳頌千古;他們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必將永垂不朽。

  慘烈的戰爭雖然遠去,歷史的硝煙也已消散,但軍國主義的陰魂並沒有遠離,強權政治仍然是一些人信奉的法則。即使是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莊嚴時刻,有人還在大搖大擺地參拜供奉著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有人企圖為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翻案,也有人否定那場戰爭的侵略性質;有人處心積慮地拋棄和平憲法,也有人奉行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和分裂主義,以殘忍的暴行毀壞普通民眾的和平生活。

  每一次回望這場戰爭,中國人民的頭腦中就會迴響起歷史的聲音:落後就要挨打!光有和平的願望是不夠的,擁有和平的力量才是根本!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國家和人民的幸福安寧!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團結起來才能捍衛國家的完整與神聖的主權!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中,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面,忘記了國恥。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國人的苦難與抗爭,求索與奮進,創業與搏擊,無不可歌可泣,激勵今人,昭告後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警鐘長鳴,珍愛和平。紀念抗戰,是為了不忘教訓。紀念歷經苦難與犧牲換來的正義,是對背叛與遺忘正義的鮮明批判。歷史的格言不容遺忘,歷史的警鐘總要迴響。只有光榮、勝利與正義之聲響徹永恒的天空,歷史的悲劇才不會重演!我們應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今天是抗戰爆發80週年,回望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痛定思痛,唯有銘記歷史,才能自立自強;唯有珍惜和平才能發展,匆匆80年,歷經幾代人的建設,今天的中國煥發著勃勃生機。(台灣網網友:劉淑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