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幹部“盯梢”記者 不是“黑色幽默”

2017年06月08日 13: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6月6日,網路上流傳的一份微信群聊天記錄截圖顯示:有記者在戶縣採訪時,疑似遭到當地幹部的盯梢!據了解,有人將記者駕駛車輛的車牌號、就餐地點、行走路線等發到上述微信群裏,以此提醒各地領導片長,督促各村做好所有工作。(6月7日,《華商報》)

  媒體記者到地方暗訪,竟然被當地幹部聯合“盯梢”,記者的行蹤完全暴露在了幹部們的微信朋友圈之中。這樣的橋段,在諜戰片警匪片中倒是常見,沒想到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也上演了,更令人意外的是,主角居然是幹部。

  記者暗訪督查整改,這是記者作為“無冕之王”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可記者正常的履職,卻讓當地幹部提心吊膽,如臨大敵。為何干部如此恐懼媒體記者呢?是記者報道不客觀,喜歡挑刺找茬,還是幹部工作沒做到位,心中沒底兒呢?恐怕後者,才是主要原因吧。

  記者暗訪是在盡心履職,可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幹部卻不務正業地幹起了“盯梢”的活兒。更為諷刺地是,幹部們“盯梢”記者不僅認真,而且還蠻拼的,如此上心,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如果幹部們能將“盯梢”記者的這股幹勁兒,用在為民辦事,解決問題上,不知道要幹出多少的事實。可惜的是,幹部們本末倒置,把勁兒用錯了方向,這樣的“黑色幽默”還是少些為好。

  其實,戶縣的幹部之所以如此提防媒體記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戶縣此前曾多次被《每日聚焦》欄目曝光,而《每日聚焦》欄目是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力主推動的輿論監督欄目。換言之,問題在這個欄目上曝光,涉事的分管領導肯定是會被問責追責的,甚至還會嚴重影響官員的政治前途和地方的年終的各項目標考核。所以面對記者的暗訪,幹部們自然是格外地小心翼翼,生怕出了紕漏,被暗訪出問題。

  正是源於這種思想,當地幹部才極盡所能地掌握暗訪記者們的行蹤,以便知己知彼,提前做好應對工作。奈何百密一疏,幹部“盯梢”行為被記者察覺,新聞一經報道,造成了當地的輿論危機。幹部自作聰明“盯梢”暗訪記者,如今卻捅了一個大婁子,在全國媒體上露了一回臉,這後果難道不比記者暗訪曝光問題要嚴重得多嗎?

  記者暗訪揭短亮醜,雖然當地會臉上無光,涉事幹部也會受到批評,但是這樣的曝光,讓問題凸顯了出來,有利於“刮骨療毒”,實現標本兼治。如果領導幹部一味地排斥媒體記者,抱著“防火防盜防記者”的心態與媒體為敵,彼此防範對抗,零和博弈,最終只會是雙輸。

  幹部“盯梢”記者不是“黑色幽默”,這暴露出了部分領導幹部缺乏媒介素養,不懂得和媒體打交道,甚至一些領導幹部“談媒色變”,患上了“媒體恐懼症”。害怕記者和提防記者的領導幹部,必須要多學習以克服本領恐慌,與此同時,還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本職工作上,唯此,面對媒體記者的暗訪,幹部才能處之泰然。(台灣網網友:沈道遠)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