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醫生論文造假絕非簡單的“他家事”

2017年04月24日 14: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世界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的一則聲明讓中國學術界軒然大波,聲明稱撤回107篇涉及“同行評價”作假的論文,而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消息一齣,引起輿論譁然,不少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論文作者。然而施普林格出版社在回應新京報記者時表示,由於不少作者將稿件託付第三方機構做語言編輯,因此尚不清楚稿件作者是否知曉這些機構假冒評議人的行為。目前已就此事聯繫了每篇文章的通訊作者。(424日 新京報)

  職業身份是醫生的論文作者,這回算是攤上事了。經過了這次造假的風波,這些作者的職業生涯多少要受到一些影響。凡此種種,貌似都是“他家事”,究竟關卿底事?

  輿論的口水自然不會放過他們,網路上開始起底論文中有沒有跪求過的醫生。畢竟,對於醫生論文造假事件,每個人都會不假思索地産生自己的聯想和推理——論文造假,可能為人不老實,可能個人的職業能力不夠強,可能對病人的醫治過程中“瞎搞”……總之,“他家事”最終會影響到“我”和“我們”,那就成了“我家事”。

  如此這般的“攬事上身”,很容易理解,因為醫生是一個與他人切身利益關聯度太強的職業。不過,可不可以在強噴醫生“品行不端”的同時,稍微花點工夫了解一下“他家事”的原委呢?

  毋庸置疑,古今中外的醫生都是一個把良心作為基本道德和職業要求的行當,醫生論文造假,説千道萬,都是應該受到譴責的“他家事”,形成這樣的社會氛圍,勢必會讓醫生在個人從醫的歷程中有所敬畏,也是社會生態健康有序運作的應有之義。

  問題是,類似醫生論文造假的“他家事”,在社會各領域裏絕非孤例,不勝枚舉,是個人道德瑕疵,還是社會制度規則不週延,已經有太多太多的探討了,而且完全可以套用到這起醫生論文造假的事件中來,故此,説明醫生論文造假存在不容忽視的社會通病機理,再怎麼強烈地抨擊這種“他家事”,如果輕輕放過曾經雷同的“自家事”,恐怕這種事依然斷絕不了。

  實際上,醫生和醫學家之間的距離,隔著一本本醫學專著、一篇篇專業論文、一項項科研項目,不是每個醫生都可以成為醫學家,然而,為了滿足目前醫療衛生行業的內部標準,第一線從事醫療基礎工作的醫生,不得不挖空心思在學術上有所作為,於是才會發生醫生論文造假。醫生有論文要求,不是造假理由,不過,二者之間的關係,有誰能夠否認呢?

  另外,107篇論文被撤回事件,涉及到的所謂“同行評價”作假,又是另外一起“他家事”。眾所週知,科學研究的建制化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學術論文發表的規範,“同行評價”中的那些貓膩和可以鑽的漏洞,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傳聞,因此,這一次醫生論文造假細節的後續認定,不只是學術圈自己的家務事,更是學術研究如何接地氣,如何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如何讓社會公眾理解科學的大事。

  馬克思曾經説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醜。”醫生寫論文不全是出於學術的理想,其中當然摻雜了利益目的,而學術圈也存在一定的利益鏈,關注醫生論文造假的我們,同樣出於自身利益考量,由此可見,當社會界定好合法利益標準,形成相應的獎懲機制的時候,才能真正根除一切造假。(台灣網網友:寇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