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畢業論文汗顏了學術界?

時間:2011-07-21 16:42   來源:台灣網

  因為大一、大二4個學期的英語考試一次都沒及格,也沒有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按照學校的規定,成都理工大學大四學生邵周成將拿不到畢業證和學位證。 但用學位論文檢測系統對其畢業論文《時空觀與物理學》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這篇長達7.8萬字的論文與已有文獻的重復率僅2%,且重復部分都有清楚的標示。而 “研究生的論文能把重復率控制在10%以內就很不錯了。”其論文內容亦被多位教授評為優秀,學校破例授予他學士學位。(《中國青年報》)

  為何一篇本科畢業論文可以震驚多位教授,為何一篇畢業論文讓校規可以破例?對於這個事件的解讀,我們僅僅只是停留在探討學校該不該破例的層面上嗎?抑或只是停留在用何種模式培養人才的層面上嗎?不是,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審視這篇論文對高校學術科研帶來的震撼。

  這位學生的畢業論文之所以備受重視,我想是因為他對學術的尊重,對科研的態度,而不是因為其論文有多少創意有多少學術價值。在天下一大抄的學術氛圍裏,當今有些大學教授可以論文造假卻能發表到國際學術刊物上、有些學術造假可以贏得個人名利,而邵周成對待論文的態度自然會讓所謂的“學者”汗顏,讓教授震驚!

  抄襲等學術腐敗現象,早已是公開的秘密,近來被揭發出來的不過冰山一角,恐怕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國內大學生本科論文抄襲已經再平常不過,一些本科論文的答辯走過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是這種不負責任的心態致使大學生馬虎對待畢業論文,一邊複製一邊粘貼,以至於出現大量的學術垃圾。

  研究生論文的重復率達10%就已經是很不錯,而一個本科生論文的引用摘錄不到2%,這種治學的態度在已經習慣於、看慣於抄襲的大學論文大環境中,顯然有些“突兀”。對高校教師來説是罕見而不合常規,對學生來説更是如此。可是這種務實創新的態度卻是學術規範的起碼,是嚴謹治學的基本道德自律。(台灣網網友吳敏)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