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給自己的言行“帶枷鎖”

2017年04月05日 18: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後漢書楊震傳》載,東漢官員楊震在從荊州刺史轉任東萊郡太守赴任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昌邑縣令王密在夜裏拜見,贈送楊震十斤金子,楊震拒收。王密説:“送金這件事在夜裏沒有人會知道。”楊震説:“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説沒有人知道呢!”這個故事暗含著一個道理,就是做人什麼時候都要慎獨、慎微,對法紀有一顆敬畏之心,始終給自己的言行“帶枷鎖”。

  現實中,個別黨員幹部總是抱有一些僥倖心理,總以為自己違法違紀手法高明,可以瞞天過海。但在十八大後強力正風反腐背景下,一大批隱藏極深的腐敗分子紛紛被挖出,中央關於反腐敗“全覆蓋、零容忍、無禁區”的決心彰顯無遺。其實,仔細翻閱這些腐敗分子的履歷,在他們入黨、從政初期,大多都是謹言慎行,慎初慎微。但隨著權力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這些人對於黨紀國法的尊崇意識開始淡薄,最後“言行之鎖”逐漸“銹跡斑斑”,乃至全部“失靈”,出現濫權專權、貪腐墮落也就成為必然。

  《論語?季氏》中有言:“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當年,白居易離任杭州刺史返鄉時,為自己從天竺山取得兩片石頭倍感羞愧,覺得傷了自己的“清白”,時時感到自責。今天,一些落馬貪官在懺悔時,要麼是抱怨組織管理失之於軟、提醒太晚,要麼抱怨大環境不好,自己是被“拉下水”的,卻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外因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本。這些人之所以墜入違法犯罪的深淵,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拋棄了自我約束“這把枷鎖”。

  習總書記近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加強自律、慎獨慎微,經常對照黨章檢查自己的言行。我們必須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敬畏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念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時時處處給自己的言行“帶枷鎖”,才能永遠保持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台灣網網友:紅樹林)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