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人民的名義》緣何成為電視劇“爆款”!

2017年04月05日 15: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期熱播的被稱為“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劇”的《人民的名義》,開播兩集後豆瓣評分升至9.158.5%的打分者打出了五星,微博話題1.1億閱讀量,22.5萬多次的討論……(43日人民日報微信)

  近年來,抗日劇盛行、穿越劇火爆、偶像劇霸屏、古裝劇當道,電視熒屏、網路平臺被“各種IP+當紅鮮肉”模式長期主導,主旋律影視劇如何突出重圍,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反思。在反腐劇、涉案劇“冬眠”了長達13年之後,一部摒棄了當紅鮮肉、偶像套路的反腐大片《人民的名義》聚集30多位資深老戲骨,以強大的陣容、跌宕的劇情、精彩的演繹帶來了影視劇市場的一股“清流”,儼然電視劇市場的“爆款”。

  騎自行車上班,傢具裝修土的掉渣,口口聲聲“人民”“黨和政府”;然而在另一處隱秘豪宅,卻搜出一沓一沓的現金,足有2.3億之多……《人民的名義》開篇為我們勾勒的這樣一個“小官巨腐”的兩面人生,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的視線。現實中,這樣的案例並非個案,秦皇島市北戴河區供水總公司總經理馬超群家中搜出現金上億元,黃金37公斤,擁有房産68套;山西省蒲縣煤炭局原黨總支書記郝鵬俊家中查獲3.05億元違規違紀資金;山西呂梁原市委常委、副市長張中生貪腐金額高達6.44億,超過該省9個貧困縣一年的財政收入……這些“小官巨貪”貪腐程度令人觸目驚心,連編劇周梅森都感嘆“遠遠超出了一個作家的想像!”

  大尺度的將反腐畫面進行藝術化再現,固然令觀眾拍手稱快、大呼過癮,而《人民的名義》對於官場百態的描述也發人深省,剛正不阿得罪不少官員和幹部的原常務副檢察長陳岩石多年得不到提拔,退休後當有人得知新任省委書記和他關係不一般,竟門庭若市,送花、送鳥,投其所好的有之,公安廳廳長甚至跑家裏來挖地“客串”起了“園丁”,溜須拍馬之風的盛行可見一斑。現實之中,極少數人政治野心膨脹、權欲熏心,搞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夥夥、拉幫結派、謀取權位等政治陰謀活動屢見不鮮,嚴重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嚴重損害黨內政治生態和黨的形象,嚴重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必須下大力氣認真治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層出不窮的腐敗現象並非短期形成,溜須拍馬的官場風氣也不是三兩年之功。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解決政治生態出現的問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鍥而不捨的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等黨的建設基礎工程抓緊抓實抓好。要著力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要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對“四風”問題及其各種變異表現,必須高度警惕,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寸步不讓,一抓到底,下大力氣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徹底改變對幹部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等現象,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進政治生態不斷改善。惟此,各級領導幹部才能把好用權的“方向盤”,係好廉潔的“安全帶”,激濁揚清,扶正祛邪,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台灣網網友:肖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