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清明時節 文明掃墓寄哀思

2017年04月01日 10: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清明時節掃墓祭祖,向逝去的親人表達想念和哀思,是中國人多年以來的老傳統。然而,在安徽省望江縣太慈鎮紅廟村一帶攀比做“清明頭”,浪費的流水席、在祠堂前大放鞭炮,造成漫天煙霧、滿地塵屑、讓小孩掩耳捂鼻,老人搖頭嘆息,這種變味的祭祖方式,偏離祭掃本真,大煞風景。

  清明祭祀許多人還保持著老一輩的傳統習俗,大肆放鞭炮,燒紙錢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以為鞭炮放的越多、紙錢燒的越多,在當地就越有面子,逝去的親人就能越保祐活著的人,其實這只是大家的一種特有的爭面子想法。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並就此作出過一系列規定。總的看,這些規定的執行情況是好的。最為黨員幹部的我們,應該帶好頭,做好以上率下的榜樣。隨著時代的進步,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不斷增強的環保意識,現在清明掃墓越來越文明,鮮花祭祀、“微信掃墓”等祭祀方式也在不斷改變。

    百善孝為先。對逝去親人表達思念,寄託哀思,不在於鞭炮的響聲,不在於奢侈的流水宴,不在於“高檔”的祭祀品,而應發自內心,重在真情。別為“比孝”而失去了傳統文化,讓祭祀回歸理智、回歸自然、回歸文化,才是真孝。(台灣網網友:周雪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