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讓遠方的英烈不孤單

2016年04月05日 15: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這些烈士陵園,你恐怕真沒去過》介紹了西藏阿裏獅泉河烈士陵園、新藏線上海拔最高的康西瓦烈士陵園、新藏線北端的新疆葉城烈士陵園,還有小白楊哨所旁的孫龍珍烈士陵園。前線哥建議,如果你有機會來到這些烈士陵園所在的城市工作、學習、旅遊,不妨走近他們,祭拜一下,讓烈士身在邊疆,身在高原,永不孤單。(東部戰區陸軍“人民前線”公眾號4月4日)

  因為獨闖萬里邊關時走過這裡,我不能不重溫一下這幾座烈士陵園。

  一是阿裏獅泉河烈士陵園。有著“萬山之祖”、“百川水源”、“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阿裏地區是許多人的夢寐以求,但是多數人因為體質或年齡原因根本不可能實現這一夢想,所以這裡顯得格外神秘和令人神往。在阿裏地區行署獅泉河鎮的北山上有一座阿裏獅泉河烈士陵園。1950年,英勇的進藏先遣連官兵響應毛主席號召,克服千難萬險,解放了藏北阿裏高原,63名英烈犧牲。後來,為阿裏人民作出突出貢獻的李狄三、孔繁森等也長眠於此。

  二是新藏線上的康西瓦烈士陵園。新藏線上,有一座康西瓦烈士陵園,海拔4280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大型烈士陵園。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作戰以來,有100多位烈士長眠化作了山脈,融入了喀喇崑崙。行軍通過這裡的部隊官兵、開車經過這裡的司機、騎行路過這裡的遊客,都會上來拜祭。

  三是新藏線北端的葉城烈士陵園。陵園位於新疆葉城縣東郊新藏線零公里路東側,是1965年10月為紀念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和人民利益而英勇獻身的戰鬥英雄和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現在安息著211位烈士,其中包括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一等功臣、滾雷英雄羅光燮烈士,戰鬥英雄、一等功臣王忠殿烈士,戰鬥英雄、一等功臣司馬義.買買提烈士。這裡建有紀念碑、紀念墻、紀念館等,同時還傳頌著維吾爾族老兵艾買爾?依提祖孫三代為戰友守陵46年的佳話。

  四是與小白楊哨所相伴的孫龍珍烈士陵園。“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乾兒壯,守望著北疆……”唱著膾炙人口的軍旅歌曲《小白楊》,你可知道哨所旁還有一位女英雄烈士墓。她叫孫龍珍,是江蘇省泰縣人,1959年隨生産建設兵團支邊來到新疆吐魯番,1962年主動要求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九師執行“三代”任務。1969年6月10日,在反擊前蘇聯入侵巴爾魯克山西部地區的戰鬥中,身懷六甲六個月,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參加戰鬥不幸中彈犧牲。1969年8月她被自治區授予“革命烈士”稱號,並追認為中國共産黨員。同年,自治區為她修建烈士陵園,立碑紀念。後來新疆軍區還命名了“孫龍珍民兵班”,並建有孫龍珍紀念館。

  五不能不提一提老山第一烈士張大權和麻栗坡烈士陵園;不能不提風口第一哨的創業亭,老英雄、邊防站長吳光勝帶領官兵戰風沙、鬥嚴寒、熬酷暑,創立了“三峰駱駝一口鍋,頂風冒雪住地窩”的戍邊精神,2001年底回到江蘇辭世後的他把骨灰撒到邊防連官兵巡邏的路上,“生為人民站崗,死為祖國守邊”;不能不提楊靖宇、楊子榮烈士陵園,不提不提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不能不提騰衝的國殤墓園和烈士陵園等等。

  每一座陵園都是一段歷史,一座豐碑,都是華夏的民族之魂,是不可戰勝的力量。當我們走近邊防,走向高原的時候,請停下你的腳步,獻上一束花兒,點上一支煙,敬上一杯酒杯,放上幾個水果,向烈士鞠個躬,表達對烈士的緬懷,讓心靈得到凈化,讓人生得到洗禮。

  青山處處埋忠骨,敢教日月換新天,才有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不屈不撓上下幾千年。讓我們銘記歷史,讓我們銘記英烈,這才是一個民族戰無不勝的忠魂。(台灣網網友:練紅寧)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