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車票漲降抓住了市場化的牛鼻子

2017年03月24日 13: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4月21日起,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我國東南沿海高鐵的部分車票將調整。(3月23日《人民日報》)

  此次東南沿海火車票調價,執行票價是根據各車次的客流量呈現出了差異化,有漲有降。雖説火車票調價不是新話題,但卻阻止不了火車票調價成為“主流話語”。就在3月23日,媒體以深圳北至潮汕的高鐵票價進行了對比,調整前二等座執行票價為89.5元,調整後同樣區間,D3108次為107元,漲幅19.6%;D2342次為102元,漲幅14%;D2350次為85元,下調5%;D7406次為73元,下調18.4%。

  可以看出,此次火車票調價並沒有像公眾擔憂的那樣,票價一定會漲,而是有漲有降。其實,自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那天起,本就應該帶來兩種良好的市場化結局:一是鐵路逐漸市場化,票價跟著市場變動,有可能漲也有可能降。二是行業壟斷被打破,為滿足公眾日益的需求,服務越來越優質。

  不妨對比一下。從調整後的票價看,在東南沿海高鐵很多區段二等座票價仍明顯低於公路。例如,廈門北至深圳北調整後的二等座執行票價最高為180元,公路為248元;福州南到廈門北調整後的二等座執行票價最高為79元,公路為120元。毫無疑問,高鐵在運作時間、舒適度、安全和價格方面仍有明顯競爭優勢。

  當然,縱觀火車票價的演變史,火車票的價位還是非常穩定的。有網友曾在網上曬出自己使用過的火車票,從1999年至今,北京西至武昌的同一車次(提速改進後前綴有差別),同一席別的火車票價幾乎沒變化。而官方提供的數據是,自1995年至今,火車票價格一直沒有變化。而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裏,人們的工資漲了數倍,物價更是翻了幾番。

  其實,火車票有漲有降,才是真實的市場反映。飛機票可以調價,火車票同樣可以調價。不調價,則説明市場化不夠充分,改革空間依然很大。至於票價如何調,經濟效益不能成鐵路追求的唯一標準。鐵路部門應在保證鐵路運輸安全的同時,充分考慮票價的經濟性和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讓更多旅客享受現代化交通的快捷與便利,也讓自己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如此,火車票在市場化之後“有漲有降”,才是鐵路此番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斯言誠哉!唯有競爭更多元、更公平、更充分等,火車票價的“有漲有降”,才會讓公眾受益。(台灣網網友:歐陽常樂)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