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2017年02月14日 10:46:1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幾年,不管是在候車室還是在列車上,旅客們的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少了。”8日,在衡水火車站,工作人員孫志國介紹。今年,他與53名衡水車務段職工,作為列車長和列車員去廣東“支援”春運。列車上,多數旅客們都不會亂扔垃圾,堅持文明出行。(2月12日 《衡水晚報》)

  春運期間,客流眾多,大家在乘坐列車時,一些旅客的不文明行為卻令人大跌眼鏡。如脫鞋、亂扔報刊雜物、將腳搭在靠背上、把腳放在放置物品的小板凳上等等行為。如何規範出行中的行為,戒除陋習,還公共場合中一片文明凈地,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一趟列車的運作,參與到其中的不只是鐵路的工作人員,更多的則是旅客,因而構建和諧的乘車環境,更需要旅客的支援。鐵路的運輸服務不僅是為企業自身開展,也是為整個社會服務,因而保證運輸服務的品質和效率,也需要來自社會的共同努力。而事實上,鐵路所倡導的運輸理念,所保證的出行服務品質,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旅客們對自身行為的約束。旅客們出行大多是希望度過一個愉快的旅程,在良好的氣氛下,也會對出行時的心情産生積極的影響,可見無論鐵路部門,還是旅客自身,都對文明出行有著迫切需求。

  其實,不管是在列車上脫鞋,還是隨地吐痰,甚至大小便,這都是對公共環境的破壞。尤其是在人滿為患的火車上,這些行為著實讓人難以接受。僅因為乘坐火車時脫鞋露出“香港腳”就容易遭致其他旅客的不滿,更別説在列車上吸煙,引發火警系統導致動車突然停車。如此以來,一是破壞了旅客出行的旅行心情,二是容易引發旁人不滿,導致旅客之間發生矛盾衝突。  

  客觀地説,文明不是與生俱來的素質,都需要正確的引導或者懲戒,最終形成自律。但鼓勵式的互動也具有更長遠的現實意義。在散客化出遊的時代,不文明行為面臨著“捉難、限難、罰亦難”的現實窘境;但鐵路發展,時代進步,國人的素養也要“跟上來”。通過樹立文明意識,強化宣傳教育,建立群眾基礎,可以從根子上杜絕不良行為,將文明出行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于行,造就“文明中國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基本元素,每個人的行為都影響著周邊的人群。“細微之處見本色”,我們的一言一行,傳遞著文明的資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勾勒出禮儀之邦的文明形象。如果每個旅客都能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做起,不扔垃圾到撿起身邊的垃圾、不隨地吐痰、不隨口吸煙,爭做一個文明的踐行者,做一個文明的表率人,我們的旅途才更有意義,社會也將更加暖心。(台灣網網友:朱仲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