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養老院行業發展説明我們不“孝”了嗎?

2017年02月08日 16:45:0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6年全省新增養老産業投資80多億元,其中民間投資70億元左右。目前,全省已有登記註冊的養老機構2265家,可提供養老床位21.5萬張,其中具有服務疊加功能的健康養老旅遊綜合經營主體已達277家,年均接待服務能力可達40萬人次。全省各類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15.6萬人;養老服務領域吸納從業人員10.5萬人。”(人民網,2月7日訊)

  這是黑龍江省民政廳發佈的2016年養老行業發展數據,單從這一個省的數據就能看出我國整個養老行業的發展前景,也顯示了我國正在逐步向“老齡化”推進,而養老機構入住率的不斷增加,也正體現出了民眾思想上的開化。

  “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後看子敬父”這句俗語一直與我國優良的傳統“孝”文化緊密相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許多子女覺得父母從小將自己養大,當自己有了能力,一定要將父母侍奉終老,如果不這麼做,將被萬人所指;父母也覺得如果被孩子送進了養老院,將會淪為笑話。而這種觀念,也導致了許多“畸形家庭”的産生,它的弊端無需多言,我國多部家庭倫理劇已經做出了充分的詮釋。

  隨著時間的推演,70、80後已經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們扮演的社會角色更重,而在“孩子+一對夫妻+四位老人”的家庭模式中,他們承受的壓力也更大。在這種社會背景的影響下,“老人”們開始思考,究竟“拴住”孩子是不是自己晚年幸福的唯一選擇,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解開了心結,走進了養老院。

  筆者覺得,送老人去養老院並不是子女不孝,只是換了種“孝”的方式。現在的養老行業已經今時不同往日,舒適的住宿條件、安心的就醫環境、又方便交友,子女也可隨時探望,有的機構還開辦了“候鳥”服務,冬天去南方過冬、夏天來北方避暑。國家也在大力支援養老行業的發展,“養老社區”將不會只是空談。看了這些,你還會選擇過孤獨守在家裏盼著子女下班的日子嗎?(台灣網網友:姜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