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扼制酒宴氾濫,得學大禹治水

2017年02月06日 14:44:1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辦人情酒宴,地方政府管得著嗎?婚宴、壽宴、喪宴的氾濫成災,禮金數額的一路飆升,不僅讓民眾苦不堪言,也讓“禮儀之邦”千瘡百孔。鋻於這種情況,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通過“紅頭文件”來整治各種“人情債”。這兩天,綏陽縣在治理濫辦酒宴的過程中沒收民眾飯菜,陷入了不大不小的輿論漩渦。不少民眾認為辦酒宴乃是公民自由,是私事,地方政府管得太寬,不符合現代政治理念。

  政府形形色色的“禁辦令”,民眾苦不堪言的“吐槽論”,稍加檢索便能讓人眼花繚亂。毋庸置疑,酒宴氾濫政府不得不管,越拉越長的人情鏈必須得斬,但治理方法卻在“紅頭文件”之外,就像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

  婚喪嫁娶辦酒宴等“人情隨禮”的傳統已經延續了千年,是古代農業社會的産物,那時候生産力非常低下,農具要互相借用,哪家有了婚喪嫁娶之事,不依靠親朋鄰友根本不行。所以,各家各戶平時都很重視搞好親友關係,誰家有了什麼事,或去幫忙,或去祝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禮尚往來”的禮儀逐漸病變為“爾虞我詐”的陋習,蔓延全國、城鄉一體。濫辦酒席以“人情”為掩護,相互傷害、互相算計,陷入惡性迴圈,沒有外來強力,誰也掙脫不了。當醜陋的蔓延能力淹沒社會的自凈能力,索要彩禮變成了相互攀比的金錢遊戲,鬧洞房變成了滿足陰暗心理的病態婚鬧,酒宴中請草臺班子跳脫衣舞,更是把“禮儀之邦”打的鼻青臉腫。

  古人云:“人無常心,習以成性;國無常俗,教則移風。”變味酒宴氾濫,説到底還是道德問題,是民俗民風“脫軌”的問題。但依靠民間有識之士逐漸覺悟,認識到它的不好,予以勸誡而後消失,那將是一個非常緩慢與痛苦的過程。同樣,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政府手伸的過長,管理的過多過細,一些政策措施甚至有違人倫常識,引發的反彈聲浪必然很大,實施的效果難免大打折扣。

  因此,扼制酒宴氾濫之路,也是重建“禮儀之邦”之路,需要學習大禹治水,關鍵在於教育引導,不能單純依靠一紙禁令。政府適度介入和道德教化“雙劍合璧”,從黨員和公職人員開始,引導群眾樹立文明節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才能從根子上解決酒宴氾濫的問題,讓華夏禮儀返璞歸真。(台灣網網友:陳永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