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沒了服貨貨貿協議 臺灣如何走出經濟寒冬

2016年12月27日 15:28:5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在寄予厚望的TPP前途未卜,連蔡英文都感到“前景不明”的情況下,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李世光在回答島內有“立委”關切經濟部門是否想要重談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的問題時,否認並強調沒有機會推動。

  言外之意,就是兩岸之前談好的服貨、貨貿協議,被“卡在”臺灣“立法院”仍將“解凍”遙遙無期。試問,蔡當局拿什麼讓臺灣走出經濟寒冬呢?

  受全球經濟景氣低迷的影響,臺灣典型的島內經濟,深陷困境。各項經濟復蘇乏力,連臺灣經濟第一大支柱出口都出現連續17個月的負增長。

  外部影響、內部困境,蔡英文當局“新南向”又一事無成,頑疾未去又添新病,臺灣民眾期待的生活改善、薪酬增資、穩定工作等等都將變得遙不可盼。

  如此危機之下,蔡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經貿往來衰退降溫,現在又不要讓臺灣獲利多多的服貨、貨貿,這樣將會導致島內經濟的寒冬期越來越長,越來越遠。

  臺灣旅遊觀光部門預估,2016年陸客赴臺人數減少65萬人次,臺灣的外匯收入將減少355億元新台幣。旅遊業者感慨,今年是“臺灣觀光史上最冷的冬天”,而且“明年可能比今年更慘”。大陸游客銳減使臺灣的民航、旅館、餐飲、旅遊車輛、百貨零售等諸多行業深受衝擊,受到兩岸經濟降溫和受阻的影響,整個鏈條上的相關産業都讓曾經收益多多和實惠多多的好日子變成了連飯碗都難保的苦日子。就連此前生意可觀的臺灣計程車司機都抱怨連連,認為現在是臺灣經濟20多年來最差的時候,上班族都儘量減少乘坐計程車,選擇公交出行以節省消費開支。

  據大陸商務部統計,2016年前10月,兩岸貿易額為1435億美元,其中,大陸對臺出口325.7億美元,自臺進口為1109.3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12.6%和4%。臺當局財政部門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臺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107.1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2.3%。在島內産業轉型艱難,蔡當局阻撓兩岸經貿合作,隔斷兩岸經濟聯結,造成臺灣産業與經濟更深的困境,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期待的經濟邁上新臺階的資訊盡失,願望盡無。另外,臺灣民眾的消費信心也大大降低,擔心的收入腰包也大大縮水,心中的苦水逐漸顯現為街頭的抗議和反對聲浪。

  在蔡英文當局執政短短7個月內,政策混亂、失去方向、紛擾不斷,勞工抗爭不斷、企業關門收攤、日本核食爭議、企業解散裁員、就業招工低迷,民眾焦慮、不安、無望等心態增高,之前的美好期待一下子涼了大半截。島內媒體報道,復興航空解散後將導致超過1700名員工失業,花蓮元本紅藝品店解雇88人,寶得利國際公司高雄分公司將解雇100人,臺北市的資遣案件近一個月有1700多家企業通報資遣,造成近3000人丟掉飯碗。另外,青年世代的失業率更高達10%。

  現在,臺灣一面要阻擾兩岸的經貿合作,又棄用服貨、貨貿協議,兩岸經濟合作受到嚴重制約,兩岸貿易往來遭受嚴重干擾,島內的農産品和農漁民損失慘重。一面又對兩岸間的正常民間往來,以嚴審的態度,施加阻力,威脅合作。臺灣《經濟日報》公佈2017年經濟關鍵字為“轉”字。而“轉”字的背後,一部分人對蔡英文當局的失望與無奈之餘,更多是期待兩岸關係能夠由冷“轉”熱,兩岸經貿往來由淡“轉”熱,兩岸合作由少“轉”多。

  2016年前10月,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2857個,同比上升24.9%;實際使用臺資金額29.8億美元,同比上升28.4%。尤其是大陸一系列新的發展戰略,比如“一帶一路”,為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提供新的合作發展機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臺灣民眾和青年赴大陸創業提供了寬廣平臺,“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為臺灣相關業者帶來無限商機。大陸“十三五”規劃也對兩岸經濟合作提出了明確目標、清晰指向、豐富內涵,為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提出戰略規劃。

  大陸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是臺灣島內經濟走出困境、驅散寒冬、賺取福祉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也是臺灣民眾繼續享有和平紅利、收穫可感實惠、重回幸福安居的關鍵性因素。諸多的兩岸經貿合作“興奮劑”將治愈和驅散臺灣經濟的“寒冬”。(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