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全民上網時代,誰來保護我們的隱私

2016年12月15日 17:01:4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你所有的隱私資訊,包括開房記錄、名下資産、乘坐航班,甚至網吧上網記錄資訊,只要有人付錢,就可以輕易被查到。這是否讓你不寒而慄?還有,四大銀行存款記錄,手機實時定位,手機通話記錄,他們也都能查到,而且聲稱7天24小時不間斷服務。近日,南都記者在網上只花費700元就買到了同事的上述資訊,更可怕的是,竟然有第三方軟體為這樣的服務提供擔保,整個交易已躍升到了“平臺化”的地步。(12月12日未來網)

  有數據統計,網民被洩露的個人資訊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其中78.2%的網民個人身份資訊被洩露過,包括網民的姓名、學歷、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在個人資訊洩露帶來的不良影響上,82.3%的網民親身感受到了個人資訊洩露給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僅2015年,網民因個人資訊洩露、垃圾資訊、詐騙資訊等現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每人平均約124元。

  現如今,網路技術越來越發達,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生活的一點一滴,同時各種各樣的網路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例如電話詐騙,網路詐騙,推銷電話等問題也已經闖入我們的生活。據調查,目前非法獲取消費者個人資訊的形式主要有無良商家盜賣、網站數據竊取、木馬病毒攻擊、釣魚網站詐騙、二手手機泄密和資訊駭客技術竊取等。個人資訊被當成商品在“黑市”交易已不是秘密。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剛買了房子,各種裝修公司的電話就來了;愛車保險即將到期之際,各個保險公司的電話不斷,個人姓名、身份證資訊、車輛品牌、車牌號、出險次數,這些完全都在保險推銷員的掌握之中。

  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讓世界震驚,不僅用戶規模和市場龐大,服務也廣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歐美發達國家。但在中國,雖然有很多網際網路的法律法規,但在個人資訊保護方面的非常缺失。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來約束他們,對洩露資訊者的懲罰力度不夠,致使他們犯罪成本太低,才導致資訊洩露事件的氾濫。

  作為消費者,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隱私保障意識,每個消費者都應該意識到自己擁有自由消費、購物,不被跟蹤的權利,一旦發現自身資訊被洩露,不能因為未造成損失就息事寧人,而是要“小題大作”、錙銖必較,勇敢地尋求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法律的健全,應當加快立法進程,形成公民個人資訊保護法律體系,不給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周軍(台灣網網友:沈經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