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共用經濟是“美麗的泡沫”?

2016年12月09日 15:42:2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據報道,隨著摩拜、ofo等共用單車在各個城市的不斷投放,堵路、佔地、隨意擺放等問題日漸凸顯,共用單車和城市管理之間的摩擦升級,近日,成都城管以“佔用城市道路開展經營活動”為由暫扣包括摩拜、永安等在內的大約200輛共用單車引發關注。而這兩天,北京望京地鐵站出口更被曝,共用單車如垃圾般堆積如山,疑似城管所為。城管給出的答覆是破壞性堆放共用單車的並非他們,而是那些與其有利益衝突的黑車和摩的。

  很大的一塊兒“餅”!

  説到共用單車,就不得不提近來很熱的一個詞——“共用經濟”。共用經濟,也稱分享經濟,是指能讓商品、服務、數據(資源)及(人的)才能等具有共用渠道的經濟社會體系。而共用單車就是共用經濟的一個具體的社會實踐案例,在今年下半年,開始迅速的“攻佔”北上廣深等大型城市。各種共用型公司紛紛成立,呈井噴之勢,一位位商界大佬開始關注這些項目,一筆筆資金開始投向這個領域,看勢頭,共用經濟貌似有著蓬勃的生機和遠大的前景。

  第一次深入了解“共用經濟”是在今年夏天的一次某共用型公司進京的發佈會上,該公司創始人向在場的所有媒體嘉賓以及産品體驗者們細緻的描繪了一番共用經濟的優越性以及自己公司産品的優勢。老實説,我當時也被如此美好的商業模式所打動了,這個餅畫的不可謂不圓,不可謂不香,對於這樣既能夠惠及大眾,為人民服務,又能夠實現企業的營收,兼顧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的新潮做法,我首先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滿懷期待。

  這是在考驗國人的素質!

  其實在初次了解共用經濟時,就已經有了對於這方面問題的思考,因為在對於公共財産方面的維護中,已經驗證了,國人對於免費的東西或者有利可圖的公共舉措,只要存在漏洞,那麼,不論這個舉措代表的是不是關於廣大群眾的利益,都會想方設法的去謀一己之私。再拿共用單車舉例,挺好的創意和初衷,為人們短途出行提供便利,省錢省事的同時還節能環保。可是,有些人就會想“不要錢的自行車,放在自己知道的角落或者直接放家裏,用的時候更方便,掃碼開鎖,説走就走,比自己買便宜實惠多了。”

  好吧!別不承認,存有這樣想法的人多了去了,雖然很多共用單車公司做出了舉報懲罰的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只能説,這是在考驗國人的素質。

  動了太多人的“蛋糕”!

  在一開始的新聞中,城管的答覆,讓我們看到了共用經濟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所謂的共用經濟,就是共用很多閒置資源,減少資源浪費,但是,這樣的做法,會使很多相關産業受到衝擊,相關産業的減少也就意味著很多基層商業活動的減少,這就使很多人要面臨經濟效益降低甚至失業的威脅。共用單車的普及,人們坐公交出行的會減少,打車的會減少,坐摩的的肯定更少,尤其是那些黑車和摩的司機,本就生意難做,這是砸人家飯碗的意思,人家能願意嗎?

  寫到這裡,其實,細細想來,共用單車是一種不成熟的做法。正如我上邊所寫的那樣,共用單車其實是在變相的浪費公共資源,比如不管有沒有乘客,北上廣深的公交車和地鐵照樣得開,摩的和計程車等也得繼續轉悠拉生意,而共用單車掙的錢,則是公共交通的錢,他們消費者,其實是搶奪來其他公共交通的乘客,最後有損失的是國家的公共資源和一部分群體的個體利益。

  從共用單車,我們也能看到,共用經濟的前路,其實並未是一片光明,現在看來,不過是一個“美麗的泡沫”罷了。(台灣網網友:王鑫)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