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海市蜃樓”的經濟政策如何讓臺灣騰飛?

2016年12月06日 08:38:2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全國臺企聯會長王屏生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過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説:蔡英文當局推出的“新南向政策”是“海市蜃樓”,完全不切實際,臺商要到東南亞發展,最佳的捷徑是經過大陸到東南亞。對於大陸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臺商不會缺席。

  王屏生認為,在大陸經濟“新常態”下,臺商會有更多新的機遇與新的市場。反觀臺灣還是“舊常態”,一點生氣也沒有,所以臺商在大陸投資發展的勢頭會更強勁,並會持續下去。

  這讓人聯想到蔡英文前不久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撰文稱“讓臺灣再度成為老虎”。在這篇文章中,她為民進黨執政下的臺灣描述出了種種美好願景,宣示臺灣的改革與再造將在2017年加快步調。但對比她上臺後一系列政治挂帥枉顧民生的言行,只能説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就拿臺灣的旅遊業來説,從今年開始就進入“寒冬”,業者生計難以維持、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實在是無法令人茍同蔡英文經濟騰飛的夢想能夠在短短四年內變為現實。

  民進黨當局為了政治上遠離大陸,大力推行各種“去中國化”政策,“新南向政策”就是其中一項從經濟層面展開的“去中國化”行徑。從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南向政策”到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歷時這些年,對於臺商這個趨利性的群體來説,哪有商機,他們自然比臺當局要敏感的多。如果東南亞投資環境好又市場廣闊容易開發,臺商早就會趨之若鶩,又哪需要當局的“新南向政策”來推動?

  對於蔡當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島內的導遊、藝品業多不看好,他們憂心這“只是口號、不切實際”。一名導遊舉例,以前陸客可能來100團、東南亞來10團,總共110團;現今陸客只剩30團,東南亞20團,“整體來説,根本遠不及陸客銳減團量”。林姓導遊説,臺灣許多天然環境跟東南亞國家相近,珊瑚礁、沙灘都類似,如何相比?而穆斯林不吃豬肉,“飲食就有很大差異”,如何打造友善穆斯林環境?花蓮縣商業會理事長張智欽表示,自己所開石藝公司,“520前每月還有3000萬新台幣營業額,如今剩不到1000萬”。

  針對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問題,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上周的新聞發佈會上曾指出,過去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表達過願意探討加強兩岸經濟合作與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可行途徑,國臺辦和陸委會也就此展開過接觸。但是大家看到,“520”之後,形勢有了新的變化,如果“一個中國”的原則不能得到維護,兩岸政治互信不復存在,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進程被遲滯,那麼對這個問題勢必帶來不利影響。

  這樣一個“海市蜃樓”的經濟政策,如何能讓臺灣經濟騰飛?大家都在試目以待。(台灣網網友:肖曼)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