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城市需反思“逆城鎮化”的發生

2016年07月29日 17:12:1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由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寫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顯示,去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6.1%,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9.9%,兩者之間存在著16.2個百分點的差距。這意味著,很多農民工雖然人在城市,戶口卻在農村,“人”與“戶”處於長期分離的狀態。(7月26新華網)

  農民為何不願進城落戶?這是個亟須搞清楚的問題。簡單講,是中小城市戶口價值難以打動農民,而農村戶口“含金量”日益上漲,農民自然不願進城落戶。過去,農民千方百計進城落戶,是因為城市戶口價值大於農村戶口價值,而今中小城市戶口的價值不明顯,就會缺乏吸引力。

  再説農村戶口價值。一是“根”的價值,即農民認為自己的“根”在農村,只有戶口在農村才能把“根”留住,讓自己以後有退路;二是土地的價值,土地與戶口往往連在一起,由於近些年土地價值日益上漲,農民自然不想失去土地分紅,因為這是農民翻身的主要依靠。

  至於一些地方出現“逆城鎮化”也是中小城市戶口價值小于農村戶口價值的體現。因此,要想實現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目標,僅靠現有改革措施還難以打動農民。用更充分的理由去吸引農民進城落戶,讓農民看到進城落戶有更多好處,他們才能心動和有所行動。

  首先,要大幅提升中小城市戶口價值。要“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多項公共服務。但是,該意見是否完全落實到位,需要審視。中小城市在公共服務方面,也要努力向大城市努力,讓農民有歸屬感。這不是説讓中小城市把公共服務與戶口重新“捆綁”‘而是要讓落戶農民有穩定的就業和合理的收入,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和舒適的生活。這需要深化改革、均衡配置公共資源,也需要進一步搞活小城市經濟。人往高處走,當中小城市戶口“含金量”超過農村戶口,農民就會進城落戶。

  其次,要把土地權益與戶口剝離。如果農民進城落戶不影響其相關土地權益,照樣可以拿到土地分紅,農民進城落戶的積極性會更高。總之,只有加強統籌規劃,讓中小城市發展更具活力,讓農民嘗到中小城市戶口的“甜頭”戶籍改革目標才有望實現。

  ——“逆城鎮化”本質上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必然産品,是農村改革落後於城市改革的必然結果。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城市改革的力度很大,節奏很快,城市落戶條件基本已是“零門檻”,相比之下,農村改革顯得尤為滯後:農民在農村的資産、權益,仍然要與農村戶口綁定,無法通過流轉獲得財産性收益。只有進一步深化改革,讓進城落戶不影響其相關土地權益與享受土地收益並行不悖,農民切身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維護,城鎮化的進程才能進一步加快。(台灣網網友:王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