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應對暴雨來襲還需“防治結合”

2016年06月27日 17:5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昨日,陜西省內大部分地區突降大到暴雨、特大暴雨。面對突發災害天氣,西安鐵路局第一時間發佈降雨天氣預警,突出應急準備、設備檢查、現場包保、運輸組織四項重點,全力確保惡劣天氣下列車運作安全。(6月24日三秦都市報)

  隨著暑運的到來,鐵路、空港和公路均迎來了出行高峰。不巧的是,恰逢六月梅雨季節。據了解,23日山東、河南、蘇皖北部、湖北中北部、四川盆地東部和南部、陜西東南部、山西西南部以及黑龍江西南部等地均出現大雨甚至暴雨,江蘇鹽城更是出現了50年罕見強龍捲風,不僅造成了列車晚點,更給我們的生命財産安全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那麼,如何應對暴雨來襲呢?筆者看來,這不僅需要鐵路、公路、民航等部門迅速採取應急預案,更需要政府、氣象等職能部門的“防治結合”。

  首先,自然災害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早一點知道,就多一分預警,就能減少一分損失,“未雨綢繆”的道理也就在於此。針對一些季節性、突發性的惡劣天氣,氣象、新聞、鐵路等各部門都必須擁有一套未雨綢繆的應急處置機制,積極做好防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讓社會公共服務行業面對自然災害更顯得從容。

  其次,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立,增強各方統籌力,加強對災害的治理能力。氣象部門在發現惡劣天氣來臨前,要迅速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和地方政府的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及時預報天氣給出安全提示;政府、鐵路等部門要在日常宣傳教育中,要增加如何自救措施的內容,經常舉辦應急演練,儲備足夠的救災物資;鐵路、公路等交通部門要加強多種運輸方式的聯動,實現無縫對接,並且在規劃運輸網路時考慮突發情況,留好應急通道,防止災害發生時手足無措。

  此外,民眾自身也要加強學習惡劣天氣出行的安全知識以及應急自救方法,切不可以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乘客在面對一些列車晚點、高速封路封路的情況切不可大鬧公共場所。作為社會一份子的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脫到社會相關相關職能部門身上,相反,在遭遇突發情況時,要遵從指揮,冷靜應對待。只有全民增強了防災意識和能力,才會不會讓悲劇繼續發生。

  天變足預不足畏,關鍵在於提高我們的防患意識。在面對自然災害時,唯有政府、交通、氣象等部門的防治結合、齊抓共管,我們才能掌握主動權,及時有效地解救生命于危難之中。(台灣網網友:彭亮)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