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摔響的鞭炮,啞火的家教

2016年03月17日 15: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12日,在青島632路公交車上,一名3歲左右的兒童將鞭炮放在口袋中帶上車,並在車內燃放,導致公交車被迫停車。但孩子的母親竟然只忙著打電話,不管孩子。在公交駕駛員的制止下,這名母親不久後帶著孩子下了車。(大眾網3月14日訊)

  又是“熊孩子”,這個世界似乎已經承受不住“熊孩子”了,放炮燒車,鐵路放石子,地鐵按急停鈕,都快成小“恐怖分子”了,媒體報導的“熊孩子”新聞也越來越多,而這背後所映射的不是孩子的天性好奇,而是家庭教育的欠缺,摔響的是鞭炮,而啞火的卻是家教。

  小孩子調皮搗蛋很正常,誰小時候沒淘氣過,這是天性,但家長們的處理卻不盡相同,有的是直接打一頓,只有肉體的傷害,卻沒有思想教育;有的是家教嚴格,卻以思想教育為主,讓孩子在主管上再不敢犯;有的是直接不管,任你風吹雨打我自屹然不動,繼續慣著,放縱著。

  筆者就曾在動車上見過一對,對比十分明顯的母親,這兩位母親都抱著孩子,為防止孩子哭鬧亂跑,就讓孩子吃零食,一個孩子吃完將零食袋隨手就扔在了地上,另一個孩子正在尋找丟垃圾的地方,看到有人“示範”,也隨手扔在了地上,而這兩位母親的做法卻大不相同,先丟垃圾的孩子的母親看了一眼垃圾後,繼續玩著手機,沒有對孩子有任何的詢問,另一位母親卻嚴厲地讓孩子把垃圾撿起來放入清潔袋內,孩子很委屈,哭著説別人也丟了為什麼他不撿?那母親説,我們自己都不做到又怎麼要求別人。

  孩子撿起了垃圾,筆者看到旁邊晾腳的大叔悄悄地穿上了鞋子,阿姨挂斷了熱聊的電話,只有那位母親無動於衷,而她的孩子卻也默默地撿起了零食帶,放進了自己的口袋裏。可敬又可悲,敬的是那母親嚴格的家教,敬的是周邊旅客的知錯能改,悲的是那女子的無視,悲的是孩子的文明教育要靠路人來做。

  人一生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佔比能達到35%。“人生的很多價值觀都來自家庭,家庭教育特別重要。”,然而,目前我國家庭教育存在被忽視的情況。全國人大代表郭新志在山西省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在孩子價值觀養成最重要的中小學階段,只有不到一半的父母經常與孩子交流,大部分父母只是偶爾溝通。而交流的內容又以“檢查作業”為主,對孩子身心健康方面的問題涉及很少。

  真正“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我們五千年的文明社會怎麼會缺少家教?靠立法來建立家教制度是民族的一種悲哀,法律應是用來規範行為,而不是建立行為。如果現在身邊有孩子,請去和他溝通,通過你的一舉一動來給他教育,要的是言傳身教,而不是“棍棒之孝”,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娃娃抓去,別讓缺失的教育毀了孩子的成才。(台灣網網友:潘宇涵)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