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兩會關注供給側改革

2016年03月10日 1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供給側改革”最近成為高層講話中的高頻詞。據筆者了解,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其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從而提升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數量。

  那麼我們為何要進行供給側改革?主要是現實使然,07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逐年下滑,但需求刺激效果不佳這些年我們也都有目共睹。可以看出,需求不足僅是表像,供需錯配才是實質,所以需要從供給端著手改革。

  筆者認為化解産能過剩、降低企業成本、消化地産庫存和防範金融風險是最為關鍵的4個“殲滅戰”,那麼將如何進行呢?

  在勞動力方面,要放開生育政策,補充人口紅利,當然也需要促進人口流動,還需要提高人口素質。在優化土地和資本配置方面,核心在於確權和加速農地流轉,從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産泡沫。而資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於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盈利:資源品價改降低原材料成本,減稅降費加速折舊降低財稅成本,利率市場化結合降息降低財務成本,養老保險體系改革降低人力成本。自然,更要淘汰落後産能,優化産業結構。

  那麼政府自身如何落實供給側改革?筆者認為需要通過反腐、打破壟斷、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要加快國企改革,通過合併重組提升績效,從而為經濟提供動力。

  那麼供給側改革有何影響和作用呢?

  從生産角度看,供給側改革將導致第三産業佔比上升,第二産業中傳統工業佔比下降、新興産業佔比上升。從收入角度看,供給側改革將促進經濟蛋糕的重新分配,加速勞動力跨地域、跨部門流轉以及提高人力資本,從而可以提高勞動者報酬。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供給側改革的實質是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領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有重大意義——它更注重經濟結構的優化,有利於避免潛在增速的大幅下滑。

  歷史上在20世紀70年代,美、英相繼陷入滯脹,“裏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分別採用減稅和國企改革等措施幫助經濟走出衰退的泥淖。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供給側改革的美好前景!(台灣網網友:朱宇童)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