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講課好的大學老師也該晉陞職稱

2016年01月18日 15: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河南大學古代文學史老師常萍被學校高規格聘用為副教授的事情在教育圈裏廣為流傳,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這個副教授職稱的得來不靠寫論文,不靠寫書,只憑著教學的好口碑,課堂的聽者堂堂爆滿。我們在讚嘆學校敢於為口碑教授正名的同時,也該好好思考一下我國目前的大學教師職稱的評價制度了。

  常老師能獲得退休後的認可固然是她人生的幸事,但是又有多少常老師式的人物在默默無聞中以講師的身份退出講臺?在我國目前大學教師職稱評價制度下,職稱的晉陞不看教學效果與教學品質,而是用論文或專著評價一個老師該不該晉陞職稱。這樣的評價制度必然會使一些專注于課堂教學的教師與晉陞無緣。一堂好的課程需要任課老師的精心準備,這必然會花費老師們的諸多心血與時間,有的老師甚至為了準備一節課而花費一週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樣,一個學期下來,老師們搞學術的時間必然會減少。但是因為搞學術研究時間的減少會影響老師學術成果的發表,一旦學術成果發表的數量和品質不達標,那麼老師職稱的晉陞也就無從談起。辛苦的勞動換不來應有的承認,這該會傷了多少好老師的心啊,又會讓多少教育工作者寒心啊。

  另外,這樣的評價制度只會讓老師為了晉陞職稱而盲目投入論文寫作,從而忽略課堂教學,最終導致了大學教育品質的下降,學歷的貶值。現在有些老師為了自身職位的晉陞盲目投身於論文而忽略課堂教學。許多老師一個課件包打天下,2016年裏還用著2000年的課件,教學嚴重與時代發展脫節,這樣的教學狀況下教育品質怎能有所保障?所以現在大學裏不少學生反映大學課堂教學乏味,老師們講課不精彩。學生們學不到新東西,自身技能無法提高,大學的教育品質自然上不去。所以説目前的教師評價制度也是導致教學品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

  綜合來看,我國目前的教師評價制度的確到了該改革的時候了。那麼應該怎麼改呢?

  改革教師職稱評價制度應當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美國評價教師的時候除了注重學術成果外,也非常注重教學表現,這就我們單一側重學術成果的評價就有所進步。美國許多德高望重的教授在學術研究同時依舊奮戰在大學課堂上,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本科教育品質高的重要原因。同時,我們也可以把老師劃分為學術型教師和教學型教師,給予兩者不同的晉陞評價體系,既讓學術研究突出的老師能嶄露頭角,也讓默默奉獻在講臺上的老師能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承認。目前不少大學正在進行這樣的改革與試點,我們希望這樣的制度能早點推廣,以便提高我國的大學教育品質。

  教授,教授,既教且授,教授的本意是教導學生成材,如果為了評上教授而一味扎進論文苦海而不注重課堂教授,這豈不是偏離了教授的本意?對大學老師的評價不應該只看學術論文,更應該看重教學品質,這才能回歸我們辦大學培養祖國人才的本意。大學不是研究所,要學術更要教學。我們希望大學裏能多出幾個像常老師那樣的好老師,更希望的是這樣的好老師不僅能贏得同學們的好口碑,更能贏得學校和社會的承認與尊重。(台灣網網友:侯宇浩)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