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現代交流症”誰來負責誰買單?

2016年01月14日 16: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打十個百個電話,也比不上陪父母吃頓飯;群裏聊得再熟,也比不上見面一次握手或一個擁抱……昨天,本報報道了有一種現象,叫“現代交流症”。有讀者歸納了“現代交流症”的一大表現是——“朋友圈裏大家情意綿綿,現實生活中卻很少相見”。這個現象,你有嗎?(1月13號中國網)

  最近,繼“低頭黨”一詞之後,又有網友根據如今社交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全球人民正處於“現代交流症”病發高峰期的結論,據中國網13號報道,有對夫妻用手機來道晚安,雖然每條微信有很多人點讚,但現實朋友卻很少,而這正是“現代交流症”的典型症狀之一。

  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借由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社交軟體的日新月異,在網路媒體交流上無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可以輕易的了解周圍人甚至千里之外陌生人的實時動態,與之交流、溝通,甚至可以通過點讚、評論等手段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但在現實社會交流上,我們卻又是如此不幸,因為隨著網路交流的興起,大家早已習慣通過手機等媒介來交流情感,而對於現實面對面的交流卻“捉襟見肘,無能為力”。

  現實的“矮子”,網路的“巨人”,這就是如今“現代交流症”的具體表現。同桌共餐的人彼此之間“悄然無聲”,社交網路上卻聊的“風生水起”,面對這日益嚴重的“症狀”,我們忍不住要問,“現代交流症”到底該由誰來負責?誰又應該為之買單呢?

  無疑,如今“買單”的正是“患病”的我們,越來越匱乏的現實交流,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筆者不希望,以後的我們只能活在網路中,卻“死”在現實裏。

  而誰又應該為“現代交流症”的興起負責?是各大社交網路的維護公司,還是手機等現代交流媒介的研發企業,亦或是就該由“患病”的我們“自食苦果”,自我負責呢?

  筆者不希望,已經成為“低頭黨”的我們,面對日益嚴重的“現代交流症”,卻只是無能為力,任其發展。“網路社交”固然方便,但也不要忽視現實,成為現實交流的“矮子”。筆者希望,大家能多用“嘴”,少用“手”,不要活在“網路”,卻“死”在現實。(台灣網網友:呂紋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