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沙伊斷交摩擦點究竟在哪?

2016年01月07日 17: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爾當地時間1月3日晚(北京時間4日淩晨)宣佈,沙特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責令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朱拜爾在當晚的記者會上説,伊朗政府不僅不為沙特駐伊朗使領館採取安全保護措施,反而為衝擊、打砸和焚燒沙特使領館的伊朗示威者提供方便。為此,沙特宣佈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光明日報2016-01-05)

  剛剛跨入2016年中東亂局再填“風暴”,沙特伊朗斷絕外交關係。起因是沙特處決包括一名什葉派宗教人士在內的47名囚犯,作為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朗反應強烈,伊朗民眾一氣之下焚燒了沙特駐伊朗使領館,沙特隨即宣佈與伊朗斷交。那麼作為中東地區兩個起主導作用的大國,為什麼會持續交惡?摩擦點究竟在哪?

  眾所週知,從2010年12月17日,發生在突尼西亞的自焚事件引發整個“阿拉伯之春”運動開始,西亞北非就發生了劇變。也直接導致了中東地緣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沙特和伊朗分別代表遜尼派與什葉派利益的兩個地區大國,為了爭奪中東伊斯蘭世界的話語權和領導權展開了暗自的博弈。特別是在敘利亞和葉門問題上,沙特與伊朗更是針鋒相對。從伊朗政府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極力支援;到葉門胡塞武裝對沙特進行武裝挑釁引起衝突;再到美伊關係隨著伊核問題的逐漸改善,都是沙特與伊朗持續交惡的主要原因。

  其次,世界各國,包括美國、俄羅斯都在聲討“伊斯蘭國”,伊朗又從此次聲討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讓作為世界第一産油大國的沙特區域內地位日漸下降,更加深了沙特對伊朗崛起的憂慮感。同時,沙特東部一部分居民信奉什葉派教義,沙特總是擔心這些什葉派的勢力在伊朗的支援下會逐漸壯大,從而影響到自己的政權穩定。

  此次沙特以恐怖主義罪名處決知名什葉派教士奈米爾,看似是教派利益,筆者認為,其實是沙特向外界傳達其保持強勢地位的一種宣誓和決心。而這次斷交,只不過是兩個國家從背後的角力演變成前臺的對決而以,也是兩國地緣政治分歧矛盾的一次總爆發。

  沙伊關係的持續交惡給中東亂局火上澆油。美國與其盟國本來希望兩國有限的合作能夠幫助平息敘利亞、伊拉克等國的內戰。現在看來這種期望已經不復存在。如果一旦沙特伊朗發生戰爭,勢必會給打贏IS的戰爭蒙上陰影。(台灣網網友:侯繼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