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京華時報:新海誠也許就是下一個“宮崎駿”

2016年11月23日 10:30: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原標題:新海誠也許就是下一個“宮崎駿”

  最近一部動畫片刷爆了朋友圈,來自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的新作《你的名字。》。其實很早的時候,這部動畫片就在日本獲得了超高票房和超好口碑,在引不引進來中國這事兒也是好事多磨,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大銀幕差點與它失之交臂。萬幸的是,它終於要來了。

  可能對於一些觀眾來説,新海誠還是個陌生的動畫導演。日本影視劇最近這麼多年與中國的交流不那麼頻繁。談起動畫片,大家都知道宮崎駿或者高田勳、押井守等等,新海誠似乎還是一個新人的感覺。

  其實不然,新海誠作為動畫導演,在圈內,尤其是文藝青年也是口碑爆棚。我最先了解他是通過一部短片《她和她的貓》,雖然只有五分鐘,卻頗為驚艷,筆法細膩,情感豐沛,靈氣十足。後來,新海誠推出了《雲之彼端,約定之所》《秒速5釐米》《追逐反省的孩子》《言葉之庭》等等長片,樹立了自己的風格。

  日本動畫似乎不存在青黃不接這種説法。除了宮崎駿、高田勳、大友克洋、押井守這一層級的動畫大師,年輕一代亦有後備軍,個中的中流砥柱有細田守、原惠一、米林宏昌、伊藤潤二,還有新海誠等等。在年輕一輩兒的動畫導演中,新海誠有自己的影像風格,他的電影從來不會被錯認成別人的。

  我記得有人把他喊成動畫界的“王家衛”,這個説法倒也精準到位。新海誠前期的作品很意識流,往往沒有邏輯嚴密的劇情,重視的是主角內心情緒的渲染與畫面視覺。如果你看過王家衛的《旺角卡門》《2046》《阿飛正傳》等等影片就不難理解新海誠的范兒。

  往往評論界對新海誠的點評是,劇情不夠,畫面來補。在新海誠的作品中,他將唯美幾乎推至登峰造極。最典型那部,即為他漲粉的《秒速五釐米》。該片以一個少年為故事軸心而展開連續3個獨立故事的動畫短篇,時代背景是從上世紀90年代至現在的日本,通過少年的人生展現東京以及其他地區的變遷。第一話《櫻花抄》描述貴樹與明裏年幼時戀愛的心情,以及他們重逢的一天;第二話《宇航員》描述以對進入高中就讀的貴樹懷有好感的澄田花苗的視角來展現貴樹與明裏分別後的生活;第三話《秒速5釐米》則刻畫了貴樹和明里長大後內心的種種徬徨。

  從故事上説,這部電影其實並沒有新意,但新海誠的優勢是畫面。“畫得像照片”本是違背繪畫規律的一件事,但在工業流水線中,快速地畫出像照片一樣的背景,配合音樂和鏡頭切換,倒也容易讓人産生一種有距離的代入感,因此形成的那種如夢似幻的夢幻感,久久不能忘記。很多人都是從這一部電影正式記住了新海誠。

  2013年的《言葉之庭》更像是個王家衛電影發生的故事,神秘少年與白領女郎的一場無疾而終的愛情。故事源於萬葉集開篇的“孤悲”之戀,作品中透露出鞋、萬葉集、日本庭園、雨等因素,古樸典雅。雖然故事發生在現代的東京,卻富含著古典韻致,禪意盎然。等艷陽高照,相會無期亦有期。新海誠電影的情緒是綿長的、東方式的、含蓄的,這一審美趣味一直延續在他的作品裏。

  他的新片《你的名字。》未映先熱,還得益於不少影評人認為這是他的“突破之作”。之前,新海誠在劇情上鮮少下功力,畫面成為了他個人的符號。如今在新作中,他開始鑽研故事了,雖然這很不王家衛,我覺得作為導演,他的探索值得肯定。

  根據“短板”理論,衡量一桶水到底能裝到多少,不是由水桶最長的木板決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決定。故事曾是新海誠的“短板”,如今克服了這一短板,新海誠的前途可謂更加美好,有望成為下一個“宮崎駿”。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