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廣州日報:給綜藝“臨時父女”提個醒

2016年11月23日 10:27: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原標題:給綜藝“臨時父女”提個醒

  兒童安全教育事關重大。此類節目有必要在節目設置、編排、剪輯的過程中更加謹慎、細緻,有必要請專業人員來把關、指導,甚至形成機制,以避免在不知不覺間形成錯誤引導。

  最近,一向畫風溫馨的《爸爸去哪兒》攤上大事了。在第四季節目中,擊劍運動員董力和素人萌娃阿拉蕾組成的“臨時父女”,很快就成為節目的“流量擔當”。然而沒曾想,好好的“父女組合”突然引發爭議。

  作為節目的一個“爆點”,童言無忌的阿拉蕾説長大後要嫁給董力,耿直BOY也表示自己的理想型伴侶就是阿拉蕾,還開玩笑説會“等阿拉蕾長大”。從此開始,不少視頻彈幕、微博評論就“污”到沒眼看。應該説,節目原本想展現的只是父女親情,觀眾的歪曲解讀也有娛樂、狂歡的成分,但是由此引發的爭議,讓人輕鬆不起來。

  首先是性別意識。在節目中,董力作為“實習爸爸”,與阿拉蕾同吃同住,幫阿拉蕾換衣服、兩人同蓋一床被子睡覺等鏡頭,引來批評。按照專家説法,孩子在2歲半3歲左右會逐漸意識到“男女有別”,産生性別認同,因此節目裏的親密相處,會對性別教育造成錯誤的引導。

  更重大的則是兒童保護。節目關於“實習爸爸”的設定也遭受了質疑。如網友所説,節目會讓小孩子認為除了親生爸爸之外,還可以喊別人爸爸,成年男子與女童的親密相處也容易消減小朋友對於陌生人的警惕意識。

  “蕾力CP”引發這樣的爭議,很多人都始料未及。從操作上看,節目在錄製、剪輯和宣傳中不斷打造“蕾力CP”,同時又缺乏必要的風險提示,的確有不妥之處,而觀眾的不滿也並不是多心。作為一檔明星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受眾面廣、影響大,孩子在觀看節目後,可能會通過模倣去複製自己所見到的行為或關係。當前,關於兒童性侵的數據觸目驚心,並且多數案例都是熟人所為。教育部門、公益組織、司法人員等正在千方百計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而這類情節的傳播,的確有可能讓孩子們産生模糊的認識,不能不慎之又慎。

  此外,這場爭議也給更多兒童類綜藝節目提了醒。按照傳播學的理論,能否將傳達的資訊為受眾所理解和接受,並産生積極的反饋是判斷傳播成功與否的標誌。從此前的經驗來看,報道事與願違的案例並不罕見,比如報道犯罪行為過於細緻,竟成為犯罪團夥學習的教材;比如報道自殺行為過於渲染,會引起後來者效倣……綜藝節目也是一樣,不管其初衷多良好、創意多新奇,仍要以傳播效果作為最終考驗。

  兒童安全教育事關重大,又是一個門檻頗高的技術活。因此這類節目有必要在節目設置、編排、剪輯的過程中更加謹慎、細緻,有必要請專業人員來把關、指導,甚至形成機制,以避免在不知不覺間形成錯誤引導,甚至傷害兒童的權益。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