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要迷信超級中學的高考神話
超級中學的辦學成就,主要來自其壟斷性的辦學地位,集中了省內的優秀教師和優質生源,並不是什麼秘密。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之後,上演的照例是喜報頻傳、狀元漫天的戲碼。儘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得宣傳“高考狀元”,可宣傳攻勢卻有增無減,直到令人厭惡。省地市縣校,層層都有狀元,語數外理化生史地政,科科都有狀元。有一篇網文的標題是“高考喜報看多了,我的評價就一個詞:俗不可耐”。
對“高考狀元”的追捧,背後是對應試教育的迷信和強化,迎合的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陳腐價值,突顯的是地方政府和學校抓應試教育的政績,無疑是一種低劣的考試文化。在這套文化操作中,我認為最惡俗的是對“北清率”的宣傳。最“優秀”的高中發明瞭一個新的攀比指標: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錄取人數。近年來,實行重點建設的“985”工程,加劇了高校的等級化和標簽化,導致“北清率”的出現。一所高中有一名學生入榜,學校便一步登天,同時伴隨來自地方政府和社會的重獎。追求“北清率”成為一些地方高中嚴密佈局策劃的“系統工程”,不惜勸那些有望“衝頂”的學生冒險放棄填報其他高校,勸已被985高校錄取的學生選擇復讀,給予高額報酬等等,為了給學校“貼金”讓教師拿獎金,甚至罔顧學生的權益。鄭也夫在《科場現形記》中,對此有詳實生動的調查。
衡水中學由於狀元、高分學生多,北大清華“連夜搶人”,又一次成為媒體熱點。衡水中學也在不斷宣傳其在學科競賽、文體活動等方面的成績,以擺脫輿論對其“掐尖”和軍事化管理的質疑。超級中學的辦學成就,主要來自其壟斷性的辦學地位,集中了省內的優秀教師和優質生源,並不是什麼秘密。
據報道,衡水中學2015年被北大清華錄取115名學生,2013年是104名,而它的在校生規模是8000人,應屆畢業生約2600人。那我們看看另一組數據:2015年,中央民族大學附中共有620名學生參加高考,被北大清華預錄50人,其“北清率”比衡水中學高出多少?幾年前還名不見經傳的民大附中“異軍突起”的絕技,卻是打政策擦邊球,違規在全國範圍內掐尖招收高分學生!
衡水中學只是超級中學的代名詞。據北京大學黃曉婷博士對超級中學的定量研究,首先,名校在某省的招生名額是基本恒定的,超級中學不會給本地人民帶來任何福利方面的改變,它改變的只是這些名額在不同高中的分佈。有7個省份,超級中學佔據了全省一半以上的名校錄取名額;17個省份,超級中學佔有30%到50%的錄取名額。某省超級中學數量越少,集中度越高,教育生態的失衡也越嚴重。研究結果支援超級中學會加劇城鄉之間教育不公平的觀點:數據顯示,來自一般中學學生中,農村戶籍學生的比例是超級中學的8倍左右。而且,超級中學學生的學業和一般中學差異不大。據對大學第一年GPA(績點)的評價,超級中學學生平均為3.08,僅比一般中學學生高0.08分,優勢十分微弱。所以,對於超級中學的辦學神話,無需迷信,無需吹牛。
必須區別,對教育制度、辦學模式的批評與對學生升學的理解尊重,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在超級中學、縣中和每一所普通高中,高中生的刻苦努力和他們的生存狀態都是令人高度同情的。但是,我們不應美化這種嚴酷的應試競爭,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與美國私立高中相提並論。須知,在美國激烈的學業競爭,只發生在意欲上常青藤高校的較小群體,他們學習的主要是大學先修課程和預科如AP課程、IB課程之類,而不是像我們的高中那樣,用整整一年時間進行戕害智力的“刷題”訓練;他們的學業壓力很大、睡眠時間也很少,但是,絕不會有“自習課不能喝水,不能與同桌講話,不能退步,不能生病,不能頂撞,不能心情不好,不能慢,不能大聲笑,不能往教室後門看,不能走神,不能咬筆,不能總跑廁所,短褲和裙子不能高過膝蓋……”之類的清規戒律。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