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打開《大聖歸來》的三種方式

2015年07月16日 13:54: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原標題:打開《大聖歸來》的三種方式

  無論採用哪種打開方式,我都樂於看到越來越多的《大聖歸來》出現在中國的銀幕上。原因很簡單:單純。這是一部從內容到手段到價值都體現出純粹的電影人的最單純的願景和慾望的影片。

  在動筆之前,我花了很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究竟該以什麼身份來寫這篇評論,是觀眾,評論人,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西遊迷”?之所以如此糾結,是因為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我深切體會到明確定位自己的身份,亦即明確定位自己與這部電影之間的關係,是理解這部電影至關重要的前提。

  1觀眾:為誠意之作歡呼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大聖歸來》無疑是一部很有誠意的作品,而“有誠意”這三個字在既繁榮又蕭索的中國電影工業中,幾乎成了熊貓血一般稀缺的東西。中國的電影觀眾無疑是最善良,也最容易被感動的,只要他們看到了創作者由衷的,哪怕僅僅是不那麼故作姿態的“進步”,都心甘情願去為其鼓與呼,這實在是中國電影人的幸運。正是在“誠意”的基礎上,影片的行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種成功又反過來保護了影片的口碑,令各色批評變成“與人民為敵”的反動言論,進而確保了票房的平穩增長。所以,《大聖歸來》的創作者至少是極其懂得也極其尊重觀眾的人,而這也未嘗不是對電影規律自身的尊重。

  2評論者:走出動畫“反智化”

  從評論人的角度來看,影片顯然並不能算是那麼出色,敘事節奏感欠佳,轉場生澀,驅動人物行動的各種力量莫名其妙,人物設置缺乏統籌……比起同類作品顯然流暢得多的視覺效果和細節設計並不能掩蓋人們可能會對其産生的錯位觀感。《大聖歸來》的優秀,是要被放到一個特定的文化語境之下加以解讀的,那就是在這個人傻錢多、是個人都來拍電影的所謂“電影工業”中,仍然有人願意遵循電影生産與傳播的本性,以經營畫廊而非經營超市的邏輯去駕馭畫面和故事。

  在類型化方面,影片的努力也是可圈可點的。此前有人(或是片方的行銷口徑)説,這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全年齡段”的動畫電影——我認為恰恰相反,《大聖歸來》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適合給未成年人看的動畫電影,以前的什麼《熊出沒》、《喜羊羊》之類,與其説是低齡化,不如説是反智化。《大聖歸來》所承載的基本價值觀,包括勇敢、堅強、正義、守信等,可以令未成年人在極致的視聽享受中潛移默化地認同和接受,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

  3西遊迷:符號化的孫悟空更適合電影

  不過,我還是更喜歡從一個“西遊迷”的角度去看待這部電影。但看過《大聖歸來》之後,我卻多少有些失望地發現,這部影片其實與《西遊記》並沒有什麼關係。當然,這並不是説孫悟空就不再是孫悟空了,而是説原著中所包含的基本的敘事和價值邏輯,並沒有被《大聖歸來》所吸納。孫悟空的魔性和人性、狂縱和隱忍、野心和無奈,其實是硬幣的兩面,共同被統攝于一種更高級別的道德與暴力之下。正因如此,孫悟空才能成為“人”的寫照,而不僅僅是一個只能被觀望和崇拜的神話英雄。

  吳承恩的偉大小説對於《大聖歸來》的片方來説,不過是一個IP、一種話語資源而已。我們甚至可以認為電影中的孫悟空是真正的孫悟空的一種簡單的符號化處理,更像是外國人可能對孫悟空的呈現——如果好萊塢拍出了一部西遊記,裏面的孫悟空或許大致就是現在的樣子。這樣的孫悟空,更適合電影,更適合一到週末就如潮水般涌入影院的兒童們,而與《西遊記》無關。

  總體上,無論採用上述哪種打開方式,我都樂於看到越來越多的《大聖歸來》出現在中國的銀幕上。原因很簡單:單純。這是一部從內容到手段到價值都體現出純粹的電影人的最單純的願景和慾望的影片。用最踏實的態度,做最靠譜的事情,這實在是世風浮躁的當下最稀缺的一種品質,而票房和口碑的成功,也給了創作者這種正直精神以豐裕的酬賞。商業動畫電影本來就不應該是深奧的哲學遊戲,孫悟空的形象也可以有簡潔清淺的一面。最關鍵的是,《大聖歸來》以一本正經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所謂國産電影的“正道”。

  □常江(文化學者)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