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像一根蠟燭,把自己燃燒了,卻照亮了整個世界。哪怕燃燒剩下的灰燼,也是歸於大地,增加著時代的厚重。”每一個這樣的英雄,即便生命在歲月的長河中逝去,其精神也會在後人的懷念中被不斷憶起。
今年以來,有些這樣的軍人,離開了我們。“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時,把29歲的青春化作了海天“飛鯊”;陸軍某部戰士劉景泰在執行搶險救災任務途中被捲入洪流,用身軀“築成”了愛民大堤;空軍殲-10女飛行員余旭,在飛行訓練中把自己永遠融入祖國的藍天……離去的,還有犧牲在維和戰場的藍盔勇士申亮亮、李磊、楊樹朋,海軍工程大學教授董文才,國防大學講師徐如燕等。
“我期待能在飛行之路上多添幾筆,把每一筆都當作書籤,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頁中”的余旭,引發千萬網友垂淚關注;“飛行不僅是勇敢者的事業,更是我的使命所繫、價值所在”的張超,感召家鄉人民為他全城送別……一部以“獻身使命”為封面的強軍英雄譜,在帶給國人無盡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尊崇軍人榮譽的深刻思索。
回顧英烈們的短暫人生,“使命”是一個關鍵詞。余旭曾説:“使命重於生命。不管每次訓練多麼辛苦,我好像從來沒有真正退縮過。”張超常講:“沒有使命感,就沒膽量飛天。”劉景泰也説:“為民是咱子弟兵的使命,不為人民就不算是人民子弟兵。”心無旁騖,精於本職,不忘初心,銳意進取,這種強烈的使命感,正是“余旭們”用行動給予我們的寶貴饋贈。
斯人已逝,而“如何履行好使命”的時代之問,依然考問著今天的人們。如今,人們一方面強烈呼喚使命感的回歸,另一方面又遇到價值多元的時代。英烈們之所以感動我們,正是因為他們以自己的壯烈,振奮了我們心中那“男兒得死所,其重如山丘”的使命感。
生命因使命而厚重,事業因使命而成功。從“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的好幹部焦裕祿,到“退休福不享,栽樹二十年”的“草鞋書記”楊善洲,再到今天“寧讓生命犧牲,不讓使命欠賬”的“余旭們”,儘管時代不同、身份不同,但忠於使命、專于使命、精於使命的精神品質,始終都是優秀共産黨人的本色。
“只要一個時代的使命沒有完成,誰也不會認為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今天,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使命如山,重任在肩。“余旭們”留給我們的感動背影啟示我們:要把使命作為一種品質去追求,作為一種境界去修煉,作為一種責任去承擔,始終堅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擔起時代重任,在海闊天空裏留下永恒的壯麗航線。(李秦衛)
[責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