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軍事瞭望

銘記抗日戰爭歷史 弘揚我軍優良作風

2015年07月02日 12:0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偉大軍隊孕育優良作風,優良作風塑造偉大軍隊。在70年前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不畏強敵,浴血奮戰,不僅創造了彪炳史冊的卓越功勳,而且進一步鑄就了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為我們在偉大中國夢強軍夢引領下開創國防和軍隊建設新局面提供了寶貴精神財富。今天,我們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銘記歷史、賡續傳統,把我軍優良作風弘揚起來,進一步凝聚強軍興軍的磅薄力量。

  人民軍隊的抗戰歷史,是堅決聽黨指揮的發展壯大史。弘揚我軍優良作風,必須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中國共産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産黨始終是民族利益的忠誠捍衛者,是民族解放的先鋒。抗日戰爭時期,無論條件多麼艱苦、形勢多麼險惡、戰爭多麼殘酷,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倡導建立並堅定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放手發動群眾和實行人民戰爭,成為團結抗戰的堅強核心;提出和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科學闡述了抗日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對全國抗戰起到重大的戰略指導作用;領導抗日軍民開闢廣大敵後戰場,與國民黨指揮的正面戰場協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局面。社會的發展進步,從來都離不開先進政治力量的引領。中國共産黨不僅是抗戰中拯救民族危亡的中流砥柱,而且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領導核心。我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必須堅定對黨的領導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覺,始終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不動搖。

  聽黨指揮是我軍發展壯大不斷勝利的關鍵所在。人民軍隊黨締造,軍旗永遠跟著黨旗走。這是我軍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所在。全面抗戰時期,我們黨吸取第一次國共合作中不重視掌握武裝鬥爭和軍隊領導權的教訓,堅持政治委員制度和政治機關制度,實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證了我軍始終是黨絕對領導下的革命軍隊,保證了黨的政治路線、軍事戰略和一系列方針政策在軍隊得到堅決貫徹落實。正是在黨的絕對領導下,八路軍鏖戰華北開展敵後遊擊戰爭,新四軍挺進華轉机戰大江南北,華南抗日遊擊隊英勇抗爭屢建奇功,東北抗日聯軍長期奮戰在白山黑水,譜寫出無愧使命的歷史輝煌。抗戰實踐昭示我們,我軍作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必須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必須做到黨指向哪、就打到哪。做到這一條,我軍才能不斷發展壯大,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才能取得成功。

  推進強軍興軍必須堅持黨指揮槍這個根本原則。軍隊不可無軍魂,軍人不可無靈魂。習主席指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形勢複雜嚴峻,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策動“顏色革命”,加緊實施網上“文化冷戰”和“政治轉基因”工程,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歪曲歷史、解構崇高、醜化英雄,妄圖用“無形的刀子”對我軍官兵拔根去魂,把軍隊從黨的旗幟下拉出去。越是形勢複雜、越是考驗嚴峻,越要在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個根本政治原則問題上,保持頭腦特別清醒、態度特別鮮明、行動特別堅決。當前,必須著力抓好鑄牢軍魂工作,靠加強理論武裝奠定思想根基,靠堅持根本制度抓好具體落實,靠建強各級組織提供有力保證,靠正確選人用人強化隊伍支撐,靠嚴明作風紀律確保行動自覺,熔鑄對黨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確保官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始終保持高度一致。

  人民軍隊的抗戰歷史,是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的民族解放史。弘揚我軍優良作風,必須始終把祖國和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鬥志,堅定了抗日救國的必勝信念。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深刻覺醒,全民族空前團結,民族精神得以昇華,民族凝聚力得以形成。在東北抗日隊伍中,不僅有工農群眾、青年學生,還有綠林人士、原東北軍愛國官兵、有産者和上層社會人士。雖然他們政治立場不同、經濟地位迥異,但國難當頭之時都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共禦外侮。這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優秀民族品格的集中表現,是抗日戰爭留給我們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愛國主義是我軍發展壯大不斷勝利的力量源泉。在血火交織的抗日戰爭中,我軍以自己富於犧牲精神的英雄壯舉,體現了國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真誠覺悟,實現了愛國情感、愛國認知、愛國信念和愛國行動的高度統一。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付出了巨大犧牲。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我軍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犧牲前留給兒子的遺書中寫道:“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無數革命先輩為祖國不惜命、為民族不貪生、為人民不畏死, 書寫了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篇章。抗戰歷史昭示我們,愛國主義永遠是人民軍隊高揚的精神旗幟,是激勵官兵強軍報國的強大動力。無論時代怎麼發展,我們都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奉獻忠誠、貢獻力量。

  推進強軍興軍必須弘揚愛國奉獻精神。革命軍人弘揚愛國主義,同黨的奮鬥目標密切聯繫在一起,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聯繫在一起,同我軍肩負的神聖使命聯繫在一起。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上得去、打得贏是軍隊的第一責任,勇於犧牲奉獻體現軍人至高的忠誠。現在強軍的責任歷史地落到了我們這一代軍人肩上,每名官兵就要自覺把個人理想抱負融入強軍夢,切實挑起這副重擔。在戰場上和危難關頭,捨生忘死,赴湯蹈火,甘願為祖國和人民流血犧牲;在艱苦惡劣的環境和條件下,不怕吃苦受累,甘願為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熱血;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以事業為重、以集體為重,甘願為祖國和人民貢獻智慧和力量。特別是要堅持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統一思想和行動,堅決擁護黨和國家建設、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念,投身強軍實踐,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