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軍事瞭望

傅瑩:中國成長沒靠炮艦開路 對權力之爭無興趣

2015年05月20日 11: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傅瑩。中新社發 駱雲飛 攝

  中新社華盛頓5月19日電 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當地時間19日應邀出席美國芝加哥大學首屆美中關係論壇框架下的學生公開論壇併發表演講。她強調,中國人對傳統意義上的大國權力之爭沒有興趣,中美要加強合作、管控分歧,為亞洲乃至世界構建面向和平與發展的穩定戰略框架。

  傅瑩在題為《中國的成長與“秩序之爭論”》的演講中表示,中國已快速成長起來,但世界對中國的了解似乎沒有同步增長,尤其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可以大致歸納為“太大”、“太壞”和“太怪”三類,往往忽略了那些充滿活力和追求的普通人,而正是他們代表了中國的真實面貌和國家進步,這是促使中國走向富強和成功的真正動力。

  傅瑩説,中國人不希望看到標準上存在不一致性。例如,在西方國家,當有人濫殺無辜時,他們被視為恐怖分子;而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時,就被看作是民族或者政治問題。當中國的鄰國在領土問題上做出挑釁姿態時,美國不置一詞;而當中國捍衛自身權益時,就常被説成是咄咄逼人或脅迫別國。

  在談到成長起來的中國如何看待和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秩序時,傅瑩説,中國並非依靠炮艦開路成長起來,而是結合了自身天然優勢與全球化提供的機遇,堅持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中國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現存國際體系的積極支援和參與者,秉持主權國家平等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久前出席萬隆會議60週年紀念活動時重申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她説,中國人對傳統意義上的大國權力之爭沒有興趣,中國倡導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增強亞洲和亞歐大陸的聯通,並建立亞投行來提供金融支援。這些實踐都是對現有國際體系和合作框架的補充,將促進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開放包容的方向發展。

  傅瑩還談到中美兩國是否有決心和智慧走出大國衝突的歷史窠臼、能否合作開創新型大國關係和新型秩序的問題。她説,中美儘管受到誤解和偏見的干擾,實際上在許多領域都建立起密切的夥伴關係。新型大國關係前無古人,不會一帆風順,但雙方都認識到要加強合作、管控分歧,為亞洲乃至世界構建面向和平與發展的穩定戰略框架。這既是兩國關係的方向,又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傅瑩還回答了在場學生關於氣候變化、中美關係、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南海和網路等問題。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Powered by IIS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