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賴清德拼經濟,必須清除幾塊“大石頭”

2017年09月08日 13: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前臺南市長賴清德8日正式接掌臺當局“行政院”,成為蔡英文任內第二位“閣揆”。他受訪時指出,這次“內閣”調整,主軸是拼經濟。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賴清德拼經濟,要清除“一例一休”,解決工商企業界早已提出臺灣經濟面臨“五缺六失”的困境以及兩岸關係僵冷等的幾塊大石頭,如果無法快速移除,再好的經濟政策,執行成效也將七折八扣。

  社論摘編如下:

  前臺南市長賴清德8日正式接掌臺當局“行政院”,成為蔡英文任內第二位“閣揆”。他在六日受訪時指出,這次“內閣”調整,主軸是拼經濟。但賴清德拼經濟,擋在前面的幾塊大石如果無法快速移除,再好的經濟政策,執行成效也將七折八扣。

  賴清德要移除的幾塊大石,首為“一例一休”。“一例一休”是蔡當局無視民意反映而硬推的政策,且已顯現負面效應,中小企業則首當其衝。臺灣“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于五月中旬受訪時指出,一名原本擁有二十三家店面的安全帽業者,今年前四個月就關掉了十家;六月間他受訪時又説,臺中某日本料理店老闆抱怨,這半年少了30%的客戶,快經營不下去了。而“一例一休”衍生的物價上漲,則由全民承擔。不僅本土業者抱怨“一例一休”,臺北美國商會、歐洲在臺商會也都呼籲臺當局儘速修正。

  針對“一例一休”,賴清德在兩個月前即曾表示,很多臺南市民反映,若可以通過解釋(行政解釋)就儘快進行;若沒辦法,就應該要做“修法”動作。“副閣揆”施俊吉昨天也表示,“一例一休”將會作“微調”。

  賴清德與施俊吉都已對修正“一例一休”承諾在先,如果“賴內閣”未能在短期內將“一例一休”調整至勞資雙方都能接受的程度,則臺灣民眾對“賴內閣”的誠信與能力,將會産生高度懷疑;一旦如此,不僅拚經濟成為空談,“賴內閣”能維持多久都將成為問號。

  其次,工商企業界早已提出臺灣經濟面臨“五缺六失”困境: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臺當局失能、社會失序、臺灣“立法院”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臺灣失去總體目標。七月間臺灣“工總”發表政策白皮書,直言蔡英文執政一年多以來,“五缺六失”有更加惡化趨勢。

  在這五缺中,8月15日發生全臺大停電,臺灣民眾更深刻感受停電的衝擊。究其實,各界早已呼籲蔡當局評估2025年“非核家園”的推動時程,主因在於恐將造成臺灣缺電、電價上漲。賴清德能否掃除缺電疑慮?也是能否展現拼經濟成效的重要關鍵。

  第三塊大石則是兩岸關係僵冷。儘管兩岸關係由蔡英文主導,但曾説“親中愛臺”的賴清德應充分理解兩岸關係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影響。陸客來臺直直落,與兩岸關係有關;蔡當局執政一年多來,臺灣與經濟夥伴簽署區域經濟整合協議完全停擺,也與兩岸關係有關;蔡當局高唱“新南向政策”,但一年多來外界看不到“新南向”成效,更與兩岸關係擺脫不了關係。

  除了這三塊大石之外,降低青年失業率及提高整體薪資所得、研擬及推動影響經濟發展與所得分配至巨的稅制改革、跟上引領全球潮流的産業升級與轉型、提升臺當局效能等等,都須賴清德厘訂有利於拼經濟的政策。賴清德將拼經濟列為施政主軸,絕對是利在臺灣的務實想法;但務實想法能否落實,才是賴清德勝任與否的指標。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