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丟水球都成安全問題!臺灣到底有多脆弱?

2017年07月28日 13: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臺當局在審查“前瞻計劃”預算時,一名在大陸讀書的韓姓臺籍學生混進會議室,朝主席臺扔擲水球,此事被“綠委”拉高為安全議題。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綠委”看待此事的標準卻迥異於以往,甚至前後矛盾,尤其是上綱到臺灣安全高度,更凸顯綠營一貫“逢中必反”,以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態。倘若綠營面對大陸的這種心態持續擴大,已經降到冰點的兩岸關係難以出現轉圜。

  社論摘編如下:

  臺灣“立法院”臨時會日前審查“前瞻計劃”預算時,在某媒體實習的一名在大陸讀書的韓姓臺籍學生混進會議室,並隨在場抗爭“立委”朝主席臺扔擲水球,此風波被綠營“立委”拉高為安全議題。韓姓學生的行為確屬不當,但“綠委”看待此事的標準卻迥異於以往,甚至前後矛盾,尤其是上綱到臺灣安全高度,更凸顯綠營一貫“逢中必反”,以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態。

  此丟水球風波可從幾個層面看待。韓姓學生在沒有向臺灣“立法院”提出採訪申請、沒有配戴臺灣“立法院”採訪證件的情況下,尾隨“立委”助理進入臺灣“立法院”會議室,此一行為已屬不當,也凸顯臺灣“立法院”管制人員進出的漏洞。其次,無論是媒體記者或實習生,扮演的角色應是觀察者而非參與者,此韓姓學生竟加入“立委”抗議行列,此行為亦屬不當。

  然而,臺灣“立法院”欲將韓姓學生移送“法辦”卻也令人不解。臺灣“立法院”指出,該生丟水球“恐造成委員及議事人員受傷”,但事實上現場並未有人因此受傷,既然如此,則所謂“違法”又從何而來?若臺灣“立法院”認為韓姓學生“恐造成委員及議事人員受傷”,則顯示臺灣“立法院”認為被水球砸中恐“使人受重傷”,此想法也忒小題大做了。

  更令人質疑的是,“太陽花學運”時臺灣“立法院”被學生攻佔,甚至長期盤據議場,導致議事停擺。該案經臺北地方法院判決入侵臺灣“立法院”的二十二人無罪之後,雖見臺北地檢署提出上訴,卻迄今未見臺灣“立法院”表態。相較于佔據臺灣“立法院”,韓姓學生之作為根本是微不足道,臺灣“立法院”又何至於厚此薄彼?

  況且,“太陽花學運”攻佔臺灣“立法院”係以“公民不服從”為名,亦因“公民不服從”而獲無罪。“前瞻預算”至少舉債四千多億新台幣,對臺灣財政影響至巨,甚且引來“債留子孫”之疑慮,難道身為年輕世代的韓姓學生就不能“公民不服從”?若以“公民不服從”為名而行激烈陳抗,的確恐將造成政治及社會之紛擾;然而,又是誰先打開此“方便之門”?

  更受人非議的是,“綠委”將之拉高至臺灣安全層次。由於此“做派”讓人不知所以,只能度之以兩種心態。心態之一為,這些“綠委”將“逢中必反”的心態發揮到極致,以至到大陸唸書者,例如韓姓學生,即為“賣臺”、“叛臺”之虞犯。

  心態之二為,在這些“綠委”眼中,與大陸牽扯上關係者,只要是綠營自己人,就是為臺灣打拼、為臺灣爭取尊嚴,就是“愛臺灣”;反之,不是綠營自己人,就應口誅筆伐,甚至繩之以“法”。以此延伸,馬英九依據“憲法”架構所稱的“九二共識”為“賣臺”,蔡英文同樣依據“憲法”架構處理兩岸關係卻為“愛臺灣”。

  丟水球風波被無端放大到臺灣安全議題,完全凸顯綠營對大陸的仇視、敵視心態。倘若綠營面對大陸的這種心態持續擴大,已經降到冰點的兩岸關係難以出現轉圜。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