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在“五缺六失”中掙扎 兩岸政策是解套關鍵

2017年07月25日 08: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工業總會在日前發表“2017年政策白皮書”,提到了臺灣投資環境有著“五缺”和“六失”的問題。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的評論文章指出,當臺灣困在“五缺六失”當中掙扎之際,大陸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卻逐步見到了成效。海峽兩岸,一邊是“五缺六失”向下沉淪,另外一邊是“三去一降一補”向上提升,消長之間,臺灣該往何處去?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工業總會在日前發表“2017年政策白皮書”,提到了臺灣投資環境有著“五缺”和“六失”的問題,即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以及臺當局失能、社會失序、臺灣“立法院”失靈、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和臺灣失去了總目標,聽起來可是一幅末日景象。更糟糕的是,白皮書認為,問題還在惡化,明天不會更好。

  其實,臺灣企業界提出類似警告已有一段時日。前年10月,“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就曾重話批評,説臺灣不僅“五缺”,甚至於還加“缺德”,成為“六缺”。當時,這樣的説法或許還顯得有些危言聳聽,如今則讓人覺得心有慼慼。

  “工總”今年的政策白皮書分為産業發展、能源政策、環境及安全衛生政策、公平交易暨消費者關係、賦稅暨金融政策、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産權、和青年政策等10個單元,針對119個議題,提出了272項建議。

  媒體比較關注的是最近熱門的“一例一休”、“前瞻基礎建設”和廢核造成供電壓力等話題。然而,如果把視野放大,恐怕臺灣的經貿作為,尤其是兩岸政策,才是臺灣投資環境好轉或惡化的關鍵因素。

  隨著網際網路運用和平臺經濟興起,市場規模對産業發展的重要性益發顯著。中國大陸在這一波新經濟的浪潮中,立基於市場規模的先天優勢,加上豐沛人才的投入,躬逢其時,另道超車,一舉躍到了領頭羊的位置,並且展現出後續領航的氣勢。稍微有點國際視野的人,都不會忽視這股動能的強大。

  臺灣先天上市場規模不夠大,任何産業的發展都需要考慮如何連結島外要素,把市場做大,才能把産業做強。無論是從地理距離、語言文化、人脈網路、優勢互補或者動能大小來説,大陸都是臺灣對外連結的首選。

  偏偏現在的執政者總把機會當威脅,任由機會流失,寧可坐困愁城。

  當臺灣困在“五缺六失”當中掙扎之際,大陸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卻逐步見到了成效。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三去一降一補”的推進,正在改變大陸的增長方式,強化大陸的經濟體質,為鋪陳“一帶一路”和領航全球經濟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海峽兩岸,一邊是“五缺六失”向下沉淪,另外一邊是“三去一降一補”向上提升,消長之間,臺灣該往何處去?“工總”的政策白皮書説:“兩岸關係的持續惡化與官方對話的停滯,將迫使産業界做出選擇,嚴重將使得資金外移、投資意願低落,以及本土人才外移等。”言者諄諄,只是,蔡當局聽得進去嗎?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